一年来,义乌牢记嘱托,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新局面,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社会治理水平与平安建设水平显著增强、平安指数与群众感受同步提升。
成绩,是最好的见证。一年来,义乌荣获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浙江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双榜单第一;义乌“外调委”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外调外”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市公安局上溪派出所荣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义乌“行刑共治”应用获评省数字法治好应用……
平安,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
平安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需要改革来守护。
义乌始终保持着“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干劲闯劲拼劲,在守好平安底线的同时,持续打造更多具有义乌辨识度、示范推广性、战略引领力的标志性成果。
——平安义乌建设中,境外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是重点之一。
今年5月,浙江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服务平台——“义境”App在义乌上线。6分钟后,约旦小伙Alabed(阿拉伯德)通过App“外资企业注册”功能,在义乌公安民警的帮助下输入自己酝酿许久的企业名称,并提交了申请。
“义境”App不只是服务的集成,更是实现全市17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破除移民事务领域部门业务壁垒。这也意味着,义乌的涉外服务实现向“指尖办”跨越。该App还进行了生活化的服务延伸。移民活动、房屋租赁、求职招聘、在线学习掌上尽览,甚至义乌哪里有美食美景,App上都作了贴心的呈现。
从外籍“商友卡”到“外国人信用信息平台”,从“义境”App开发到移民事务服务下沉,一次次的改革,收获了沉甸甸的成果。
——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监管碎片化等问题,曾是困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义乌全面推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管住风险、无事不扰”,不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让企业心无旁骛发展主业,有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二季度,我市高标准完成省、市改革目标任务,综合执法质效稳步提升,综合评价指标考核位列全省第一。至此,今年我市已连续两个季度拿下这项考核的全省第一名。
作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城市,从2022年6月30日起,我市将相关行政处罚事项赋权各镇街,此举意味着,义乌实现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目前,义乌已在14个镇(街道)挂牌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1+8”队伍下沉执法力量801人,占比61%,全力推动执法力量从“下得去”到“用得好”。
全国首个“行政复议局”、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全省首个移民事务服务站……在义乌,平安建设还体现在多个“全国”“全省”的首创里。平安,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激发出社会治理的新动能。
平安,是法护市场、助力发展
市场兴,则城市兴。义乌,是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
——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北大门,义乌市营商环境市场法治中心的法治服务站里,市场经营户络绎不绝。在这里,当事人可以一站式享受全流程规范交易、法律咨询、证据存证、诉仲调服务、法律援助、风险预警、线上线下解纷等各类司法服务。
义乌市营商环境市场法治中心以商贸纠纷风险预警、一站式多元解纷、交易证据存证为三大创新亮点,集法律咨询、提供合同范本、风险信息查询等功能为一体,实现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入驻,形成“风险监测预警、交易规范保障、纠纷快速化解”的全链条服务市场贸易工作体系,为经营户提供闭环式司法服务,是当之无愧的“便商中心”。
截至目前,义乌市营商环境市场法治中心已受理义乌市场内买卖合同纠纷案件8000余件,为义乌市场内的经营户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次。
——除了最常见的商贸经济纠纷,义乌还有因国际文化、习惯、信仰等差异引发的矛盾。
“这项工作我已经做了十多年,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外调委办公室内,卡米来笑着说。卡米来是一名伊拉克外商,也是一名外籍调解员。在义乌,和卡米来一样的外籍调解员有30余名。他们来自14个不同的国家,有商人,有留学生,也有企业管理者……他们发挥懂外语、会贸易、讲信誉的特殊优势,和中国调解员一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这些外籍调解员,不仅仅是生意人,还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基层治理模式。在一次次深入参与调解的过程中,他们也在感受中国式治理的独有魅力。
——被称为“世界超市”的义乌,是流动人口大市。截至2023年底,全市流动人口在册数达190余万人。“新义乌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社会治理难题。
在市总工会的陈列室里,有一张长桌。平日里,市总工会调解员就用它来调解办公。这张桌子,见证了为“新义乌人”化解的无数起劳动纠纷。在全国率先成立工会维权的专职机构,从职工法律维权协会更名为职工服务中心,协商调解、参与仲裁、代理诉讼、法律援助……一路走来,市总工会不断创新、积极作为,切实维护广大“新义乌人”的合法权益。
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市总工会在实践中探索出新形势下开展工会维权工作的新路子,为义乌打造更优法治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70法官服务70+企业”“民营企业家对话法官”“千律联万商”“项目警长制”……一个个司法实践中,义乌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步推进、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同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步增强的“平安大道”。
平安,是民生底色、百姓认可
“最近有没有什么困难,有的话要跟我说。”54岁的朱福生,是稠城街道词林社区的基层网格长。每次出门,他都会带上记录本。满满当当的一本记录本,记着的都是社区居民提出的大小事。这样的记录本,朱福生还有很多本。
义乌各个村社,像朱福生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从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到基层治理“141”体系,大网格、小网格、微网格,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义乌以“织密一张网”,夯实基层治理底座。
从社会治安到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社会治理的触角,通过基层网格深入到义乌各个角落,平安建设的广度不断拓展延伸,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平安义乌建设中,各行各业也加入平安队伍中。社会治理不再由政府包办,而是转变成多元主体参与、群众监督,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平安,成为义乌大地随处可见的“枫”景。
“一村一共享法庭”“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立足法治化预防的新“枫”景,义乌不断深化“三源治理”工作,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并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司法服务。
村民矛盾少了,百姓笑声多了。“在过去,老百姓都觉得有纠纷就得上法院。有了‘共享法庭’,我们村民也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法律诉讼便民服务。平时遇到点法律上的事情,我们还可以随时咨询。”这是赤岸镇鱼曹头村村干部的心里话。
有事找警察,是江东居民小龚的心里话。“找警察,准没错。有时候下班回家晚,光是看到警灯闪烁的车辆从身边经过,着装整齐的巡逻队员巡查,就有一种满满的安全感。”小龚的话,不仅是对义乌公安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平安义乌建设的高度认可。
“很多问题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得亏有陈律师帮忙提供专业法律意见,我们才敢放手大胆去做。”上溪镇溪华村党委书记说起村里的联村律师陈青青,总是赞不绝口。在他看来,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机制有效推进了依法治村工作,律师成为村社发展的内生动力。
“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义乌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平安义乌建设,为义乌“打造典范、再造辉煌”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