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发展之本、民生之需、幸福之源。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理念,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义乌市委书记叶帮锐在全市干部大会暨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民警为前店小学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平均四五辆车里,就有一辆车没有落锁。”这是义乌公安开展的一次“拉车门”行动中的巡查情况。近年来,义乌的治安状况持续改善,盗窃案件总体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然而,像“拉车门”盗窃这类案件,由于其操作简便、违法成本低廉,加之许多车主的疏忽大意,仍然屡见不鲜。
义乌这座城市,有常住人口近200万人,常住外商1.8万人,还有超115万家市场主体。“车多、人多、市场主体多,城市体量大、社会结构复杂、文化组成多元化,带来各个领域风险叠加共振、相互传导演变,进而形成风险综合体,治理难度更大。”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平安义乌”,如何让安全感拉满?今年全市“新春第一会”提出,要重点实施“平安义乌”提档升级工程等“十大工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底线、筑牢防线,坚决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平安义乌”,需要最广泛的民间力量
“这些货物不能堆在消防通道上”“灭火器马上要过期了,记得及时更换”“有没有下载国家反诈App,没有的话我帮你下”……夜幕降临,叶天明与辖区志愿者趁着晚上租客在家,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确保辖区平安。53岁的叶天明,是后宅街道北站社区的一名基层网格长。在义乌,像他一样默默守护群众平安的基层网格长还有很多。
“平安义乌”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群防群治才能建起最坚强的平安堡垒。近年来,义乌以党建统领社会治理,在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1927个大网格、7579个微网格,治理区域从大变小、分而治之。网格员们走街串巷,化解矛盾纠纷、排查风险隐患,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的平安大网。
“如果每人都当一天平安志愿者,那义乌每天就有近万人参与到平安建设当中。”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义乌”需要发动最广泛的民间力量,更需要“我为大家守一天,大家为我守一年”的平安理念。
连日来,在稠城街道三挺路夜市口,一支身穿橙黄色衣服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吸引了不少目光。这是稠城街道依托辖区快递小哥人员数量多、地域广覆盖、活动全天候等特点,创新打造的“快递小哥吹哨、综治中心响应、单位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快递小哥等“两新群体”成了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轻骑兵”、社会治理前线的流动“哨兵”。
在上溪镇,还有一群穿着红马甲、忙碌在大街小巷的“云溪嫂”。这是上溪镇联合市妇联、上溪派出所等单位打造的平安志愿队伍,将防范化解婚姻家庭领域的风险隐患,作为助力平安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深化婚姻家庭纠纷预防、管控、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用“她力量”守护“云上之溪”。
根据不同辖区、不同群体,打造不一样的平安队伍,是“平安义乌”建设一以贯之的理念。全市平安工作会议召开后,各镇街以大巡查行动为契机,打造一支或多支有品牌影响力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平安志愿服务当中。同时,进一步强化宗地企业、物流园区、电商园区等区域队伍建设,守好安全生产底线。
平安义乌建设,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否则将“一失万无”。全市平安工作会议为接下来的“平安义乌”工作指明了方向——义乌全市上下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大抓平安、抓大平安,全力打赢安全隐患歼灭战、社会治安提升战等7场战,持续巩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
“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只能再次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近日,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王家麒,收到了市民姚女士送来的一封感谢信和一面写有“智慧刑侦扬正气神速挽损暖民心”的锦旗,感谢他为自己追回被骗的200万元。
“近年来,犯罪团伙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洗钱手段快速更迭,电诈形势十分严峻。”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电诈团伙针对各年龄段、各职业背景、各学历层次“定制”诈骗脚本,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而且只要被骗了,钱基本上很难追回。可以说,电诈犯罪仍然是当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突出的犯罪。
什么问题突出就针对性地解决什么问题,再难也要啃下“硬骨头”。“在大多数反诈骗的过程中,当事人通常不愿意相信我们,也不愿意接听电话或见面。”稠江派出所一名辅警无奈表示。但反诈就是与时间赛跑,电话打去,一个不接他们就打两个,两个不接就打三个,直到打通为止。不肯见面,就发动所有可发动的力量一起找人,坚决打赢这场反诈攻坚战。
平安,是发展之基、民生之盼。近年来,传统违法犯罪网络化、智能化、职业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地下钱庄等新型犯罪多发。对于经济蓬勃发展的义乌而言,构建一个公平、有序、高效且便捷的市场营商环境显得尤为关键。“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义乌在市场内打造了集法院、公安等11个部门力量的“法治中心”。
如今,“法治中心”已经成了商城经营户的“便商中心”和“法治超市”,一些困扰经营户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解决办法。以交易风险预警为例,“法治中心”打破了信息壁垒,整合从当事人、调解员、成员单位等处发现的风险信息。“比如个别外贸公司有拖欠货款、不诚信经营这样的‘黑历史’,我们研判后会生成风险预警信息,直接推送至各个市场、经侦预警平台等,从源头上避免商贸纠纷系列案件产生。”义乌市人民法院国际商贸城法庭副庭长吴瑶琳说。
在义乌,有着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名境外常住人员,每年入境流动人员更是超过55万人次。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在这个浙中县级市相遇、碰撞,火花在所难免。怎么办?义乌给出的答案是“以外调外”。目前,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个由义乌首创、专注于调解涉外纠纷的机构已走过11年的发展历程。
去年5月,义乌上线了全省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服务平台“义境”App。它不仅可为外商提供衣、食、住、行、商等全方位集成服务,在政务办事上还实现了住宿登记、签证、工作许可等涉及10余个部门120多个事项的在线咨询,17个事项的预约和在线办理。得益于这一平台,外商在义乌开办公司的审批流程得以大幅简化,审批时间从原先的最快29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
近几年,义乌电商行业迅猛发展,快递物流、货运网约车、电商直播等新业态领域的劳动纠纷,也随之增多。“市总工会先后组建20多家新业态工会,吸纳新业态从业人员入会8000余名。”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王洽清表示,依托市职工法律维权协会,市总工会还在产业园、创业园、电商园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选配有经验的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为劳动者和企业搭建起平等协商、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
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是狭义的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在义乌,没有打错的热线,只有顺畅的对接。没有找错的部门,只有千方百计帮你办成的事……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从安全感到更贴心的安全感,从平安建设到高水平的平安建设,义乌一直在努力。
科技赋能,让“平安义乌”更可感可见
春节期间,佛堂古镇街头,一只科技感满满的“机器狗”吸引了往来游客与居民的目光。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只“机器狗”可用于街头治安巡逻防控。其“大脑”还可以对摄像头所见场景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反馈回传预警。
记者了解到,“机器狗”还可以根据不同工作的实际需求加装设备,更好地打击违法行为。“机器狗应用最主要目的,就是让科技产品更好地与人协作,代替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或者耗时耗力的重复性工作。”巡特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器狗带给市民的,不仅仅是新奇感,更是满满的安全感。”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治理成效。打造平安义乌,还要积极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持续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提升感知、反应、组织和保障能力。
“每逢节假日,佛堂老街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如何做好佛堂主景区的实时管理和服务,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佛堂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依托全域智治中心和治理通平台,全新上线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并将老街防区联勤点接入其中,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烟感系统、违法停车智能预警系统、人员热度跟踪系统等,实时掌握老街人流、占道经营、人行道停车秩序等情况,以数字赋能提高监管质效。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和智慧警务建设进程中,警用无人机也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复杂的案件侦查到高效的智慧巡控,从重要的活动安保到精细的城市管理,警用无人机凭借科技优势,极大提升警务工作效能,成为现代警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目前,义乌公安探索出空地协同的山林抓捕等战术,有效支撑了实战需求。
与此同时,义乌公安积极探索“空地一体”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公安战斗力向低空拓展,增强了打防管控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低空安全的任务也变得特别突出。守护低空安全,也成了平安义乌的重点工作。
广泛运用大数据和AI,投放到高空抛物、环境监控、智能门禁、智慧路灯……科技助力下,平安,如此清晰可见;平安,如此真实可感。但我们应当明白,平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守万家灯火,还须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