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义乌福田街道打造现代农业“双引擎” “科技+农业”重塑农耕图景

发布时间: 2025-03-31 08:57:51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春光明媚,在福田街道的阡陌之间,蔬菜与玉米两家国家级科技小院犹如两台高速运转的“创新引擎”,正以“科技+农业”模式重塑传统农耕图景。番茄藤蔓间,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吕尊富用高光谱设备扫描着番茄叶片,实时数据同步传输至手机上;试验田里,现代农学院副院长赵光武手把手指导研究生团队开展玉米品种筛选。作为义乌市“科技+农业”示范样板,两家科技小院正通过校地合作,在田野上书写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篇章。

  位于绿云农场的蔬菜科技小院内,吕尊富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作物营养诊断仪正在施展“科技魔法”。别看只是一台手机大小的设备,这台设备的高光谱扫描技术能将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转化为可视化数据,指挥智能水肥系统进行毫米级精准灌溉。“以前水肥浇灌凭手感,现在系统自动配比,节水率稳定在50%以上。”绿云农场负责人史力凡指着实时监测屏介绍,“团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高品质品种,市场价格较传统品种提升30%。”

  相距不远的玉米科技小院内,研二学生徐小宁化身“玉米侦探”,在试验田里追踪两个品种的保鲜差异。“‘雪甜7401’保鲜期达45天,而普通品种24小时就变味。”他和同学们耐心地将对比实验的玉米种子一一种下,“等这些玉米长成后,我们将采集样本送入实验室,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破解保鲜密码。如今的科技小院不仅为我们提供试验田,连宿舍都建在地头,真正实现了‘下楼搞科研’。”

  从高光谱技术精准“把脉”,到智能农机列队耕作;从实验室育种到产业化推广,福田街道的科技小院正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双赢方程式”——既让农田变身“科技练兵场”,又使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两家科技小院的溢出效应持续显现。蔬菜科技小院依托博士创新站,筛选出的优质番茄品种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玉米科技小院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标准化种植,亩均增收超2000元。

  福田街道的产业融合棋局远不止于此。福田街道以科技小院为支点,撬动“农业+科技+研学”的全产业链融合。在绿云农场265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内,立架基质栽培的草莓悬于半空,智能温控大棚化身“植物工厂”,游客既能采摘四季鲜果,又能观摩高光谱营养诊断仪等“黑科技”的田间实战。

  据统计,3月初,绿云农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推出研学项目,短短几天时间就吸引15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在这里,研究生们不仅是技术员,还变身研学导师,这种双向赋能让科技真正扎根土地。”史力凡指着正在带领小学生观察滴灌系统的研究生说。官塘小学三年级学生罗欣雅在研学日记里写道:“原来种地也有黑科技,农业科学家就像植物翻译官!”

  福田街道农办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街道正围绕玉米科技小院打造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区,未来将串联科技小院、乡村旅游、共富工坊、电商服务,打造“半日农耕研学+半日商贸体验”特色片区,建设“电商经济+休闲农业”双轮驱动的乡村共富示范区,真正实现农业价值链向三产服务领域延伸。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