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 应悦)乡村是“心灵的故乡”,寄托了几代人的乡愁。在义乌1105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数百个美丽乡村点缀其中,如璀璨的明珠在青山秀水间熠熠生辉。过去一年,我市围绕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环境“三美”,精准发力,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升级、农民收入加快提高、农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了“十三五”“三农”工作的良好开局。
正在召开的“两会”上,“美丽乡村”再次成为热词,代表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以环境改善为重点,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精心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全力书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找准突破口打开建设美丽乡村新局面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两会”中,不少人大代表建议,找准突破口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找准突破口,百姓就能跟着走,就容易打开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局面。
美丽乡村建设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人大代表朱碧英建议,要放宽规划指标控制,满足农房建设多样性需求;可建房指标分配应向乡村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落实农村宅基地、房屋不动产转让,有偿或无偿收归村集体,农房(一宅一户)更新改造审批等政策。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努力提高组织化水平。人大代表王荣军建议通过各类媒体、会议等渠道,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众创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在加大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资金补助的同时,对其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村庄按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来调动和提高各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建议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村干部承诺重要事项,列为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季度评议和年度考绩的重要内容,与村干部报酬奖励挂钩。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解决投入机制问题,特别是启动资金的筹措问题。骆雪强等人大代表建议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预算,切实解决农村建设中的资金困难;要博采众长,多吸收本地外地优秀的经验,对整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多方联动,联手打击整治破坏美丽乡村建设的行为。
找准独特性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在不少政协委员看来,建设一个美丽乡村,就树起一个经济亮点,撑起每个乡村所具有的独特性。
政协委员陈旭平、赵红英建议在“众创”上做文章,提交了以“聚力打造‘中国众创乡村’,推动义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提案,建议契入农业休闲观光娱乐、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民宿餐饮、慢生活休闲体验等相关的业态产业与义乌商贸特色,建议把义乌“中国众创乡村”规划为:“众创·生态”义北生态养生片、“众创·文旅”义南历史文化片、“众创·休闲”义西乡村休闲片、“众创·商旅”义中商贸旅游片,将义乌农村建设成为“乐居、乐游,乐创、乐业”的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建议发挥义乌国际商贸城市的特质和元素,以及电子商务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的优势,大力发展“洋家乐”,在3.0版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出具有“国际范儿”的美丽乡村金名片,为全国提供示范。充分利用义乌工商学院创意园、创业园两大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发挥专业师资团队的人才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与服务。
政协委员斯军华建议“试点异国风情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在斯军华看来,试点可将义乌国际化延伸到农村,拓展义乌开放型经济体的纵深;可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建设,成为精品村的升级版;可把风情村作为在城区经商外国人的后花园,成为国人异国旅游体验的目的地,助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可围绕外国人集聚不断衍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义乌经济的新增长点。而异国风情村试点的基本思路则是集中展示特定国家的特色文化、民族风情、建筑风格,以及标志性建筑;采取存量改造、增量移植建设的方式,以农村现有建筑、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改造,在外观上移植异国建筑风格,在内部进行异国风情氛围营造,根据需要适当新建异国标志性建筑、文化设施等进行整体布局。在风情村的业态与功能上,可集特定国籍人聚居、文化交流、教育培训、产品展销、异国美食、影视摄影、异国风情旅游体验于一体。
政协委员吴永建主张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民宿经济作为一种深度开发的、更高业态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正逐渐跃升为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引擎和动力源。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将成为加快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繁荣民宿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政府引导,又要农民众创,更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综合考虑义乌及周边地区的资源禀赋、地域特色、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建议加强规划布局,实现多规合一;完善政策导向,出台行业标准;坚持重点培育,做到错位发展;加强内培外引,突破要素制约;创新营销模式,争创知名品牌,推动民宿产业与村落景区、文化礼堂、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以及道情文化、红糖文化等交融发展,形成“住在一处,玩遍区块”的综合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