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头图 正文

“腾空”了半辈子的记忆 只为走在“新生”的路上

发布时间: 2017-03-01 10:07:58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龚书弘 实习生 于瑞

  中国义乌网2月28日讯(记者 龚书弘 实习生 于瑞)昨天(2月27日)下午,中国义乌网记者跟随义乌市稠城街道向阳上片社区工作人员蒋洪跃走进了满是一代人“记忆”的区块,感受老区人对热土那份独特的情怀。

  打眼望去,狭窄的巷道两旁坐落着一栋栋三层高的小楼,好多楼上的阳台杂乱不堪,还剩几户人家在陆陆续续地搬东西。

  老屋——满是记忆的味道

  巷子里的楼房有些破旧,中间的道路也很狭窄,载满东西的搬运车摇摇晃晃地从行人身边驶过去。

  “腾空房屋的期限快到了,他们都在搬呢,你看,这家人都快搬完了。”蒋洪跃指距离巷口最近的一户人家说。

2012年,吴先生一家人拍的全家福

  这时一位拿着农具的男子下楼来了,他就是房子的主人吴先生。吴先生介绍说,他从上初中的时候就到这了,这片土地承载了他30多年的生活印迹。“我们刚过来的时候,这儿就是一片荒地,都是父亲一砖一瓦筑建而成,就连地基也是自己挖的。当时经济特别困难,就这小小的三层楼都是花了好几年才慢慢盖起来的。”

  记者了解到,在房屋腾空之前,房子都是吴先生的父亲和承租户在居住。“最初的租户是做拉链生意的。”吴先生的妻子也笑着说,“这马上要搬了,还真是舍不得呢,等这里建设好了我们还要回来。”

吴先生父亲多年来用的水壶和火炉

  另一边,一个旧式的水壶和一只农家火炉静静地“躺”在院子杂物堆里。“这是老爷子之前一直用的东西,他还在楼顶上种了好多菜呢。”吴先生说,“我们最近几年没怎么在这住,老爷子一个人……不过我的承租户跟我家的关系可好了,毕竟时间长了,有感情了,就像一家人,他们有的走了之后还每年回来看看老爷子。”

  吴先生的父亲对这儿感情很深,住了快半辈子了,他舍不得搬,刚开始说起搬迁的事,不管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同意,对此蒋洪跃也非常理解,也做了不少工作,甚至连春节都没好好过。

  吴先生表示,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都应该换位思考,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情。这次搬迁,其实不仅是居民的生活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了城市品位,“这是好事呀。”

  房子空了,记忆也会慢慢模糊。当记者问及吴先生在这所房子里留下的最珍贵的回忆时,他看着眼前的全家福照片低声感慨道:“那时候,我们兄弟两家人都住在这栋小楼里,后来各自为了生活出去发展就分家了,很怀念那种团圆的感觉。”

  合上“老屋记忆”,期待焕然新生

陈先生年轻时,父亲和母亲的合影

  离开吴老爷子大半辈子的“眷念”,记者在向阳上片的另一处见到正在搬家的陈先生,“28年了,我们夫妻俩一直住在这所房子里,儿女不在这住,就我们自己,也没别人,感觉有这房子守护着我们老两口,心里踏实。”陈先生边说边带记者参观他们的房子。

  刚腾空的房子虽然看着有些“寂寞”,但可以看出来每个房间都是主人精心装修过的。

陈先生深情凝望卧室里剩下的唯一一幅画

  随后,陈先生在二楼卧室里拿出一摞照片,“这是我老婆,是我们搬到这边的房子拍的,还有这是我儿子,这是……”陈先生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目光在家人的照片上驻足了许久,“心里当然舍不得这房子呀,住了这么长时间,感情还是很深的。”

陈先生和妻子在即将搬离的老房子门前合影

  陈先生又说道,“当年,我自己造房,自己接下水管,自己修门前的小路。现在,这里的基础设施确实差,路太窄,交通也不方便,住着也不那么舒适了,所以还是服从大局,希望把我们这块小区建设得更好吧。”

  为了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住户们虽然很难割舍他们的老屋情怀,但还是表示支持城市全面推进有机更新的工作,并满心期待曾经的老屋能在“破”、“立”之后焕发新生。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