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文化软实力更可视为一座城市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可以说只是一个空洞的建筑集合体,有了文化才让这里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都有了灵气和韵味。
在义乌,谈起文化,很多人会说:义乌是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义乌是文化的沙漠。
每每讲到这个,或许是很多义乌人想反驳而又无法一下子让人转变的印象。
义乌没有文化吗?当然不!
素有“浙中母县、八婺肇基”之称,义乌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有着亿年的恐龙文化、万年的上山文化、千年的古越文化和百年的商贸文化。
公元前222年,义乌建县,始名乌伤,因“孝子颜乌负土葬父,群乌衔土助之,乌口皆伤”而得名。后乌伤改名乌孝,自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名义乌,其名从不曾改本意。
义乌历史上还孕育了“禅宗”傅大士、“文宗”骆宾王、“武宗”宗泽、“医宗”朱丹溪等四大家,及黄溍、王袆、朱之锡、徐侨、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等众多名人志士,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道情、婺剧、武术等特色文化赋予了城市独特的韵味。
纵观义乌历史,可以说,义乌完全可称是一个名人辈出,底蕴深厚之地。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饶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义乌的现状却是“文化不彰,底蕴不显,自信缺乏”。
在义乌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的进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就是一项不可或缺且十分迫切的内容。发掘和弘扬义乌本土文化,吸纳和融合全球文明,重建义乌文化体系,让每一个人在提到义乌时除了商贸,还能想到义乌的文化,才能提升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高度和厚度。
在打造义乌城市体系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城市文化记忆、文化特色、人文风貌、城市精神的体现,让文化元素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耳濡目染地接受文化熏陶。例如,义乌有宾王路、宗泽路、春晗路、望道路、戚继光路等一批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道路,但这些路上却没有与人物相关的元素。例如,很多城市都有体现文化元素的建筑、标识、纪念物,义乌城区却鲜见这些文化符号。朝阳门、八角井、春秋战国古井、颜乌墓、戚继光征兵处等宝贵的历史资源都没用利用开发。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提升和关注的点。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义乌亦已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需要抓紧推进高端文化场馆设施和群众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要加快规划和建设一批诸如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名人纪念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着力塑造文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个性。同时,要加快镇街文化服务站、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覆盖,满足城乡居民文化娱乐需求。
在文化活动方面,要恢复和做大优秀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形成有义乌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活动、文化事件。颜乌作为义乌地区的人文精神代表,在历代文献资料中都有新任官员祭祀孝子祠的记载,这不仅是一种仪式,亦是一种情怀,代表着对义乌人文的认同和对义乌这片土地的深情。再如义乌传统的迎龙灯、迎胡公、抬阁翘、走马灯、猪羊祭等既吸引人气极具观赏性的民间活动,元宵灯节、端午龙舟、中秋拜月、重阳登高等特色习俗,以及凝聚民心、崇学向善宗族文化,这些在正确的引导下都可以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豪感的有效载体。
千百年来,义乌始终在传承着文明,演绎着辉煌,人文精神从未走远,只是或许在商贸“一轮明月”的光辉下,深厚文化的“满天繁星”显得不那么突出。相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商贸与文化交相辉映,义乌这座城市的光辉将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