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质量比对专场发布会现场 商报记者 吕斌 王婷 摄
中国义乌网4月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 陈健贤)“义乌让鸡毛飞上了天,也能将‘浙江制造’这张‘金名片’擦得更加闪亮。”
昨日,2017年“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系列发布活动,不仅公布了15项2017年度已研制完成的“浙江制造”标准、“浙江制造”品牌企业质量比对结果,以及“浙江制造”代表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结果等一系列重要成果,还给了义乌更多的期许———被誉为“浙江制造”“桥头堡”的品牌建设功能中心正式在义乌挂牌成立。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联动实施标准战略、质量战略和品牌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而义乌作为国际贸易大“码头”,有能力为“浙江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保障。
打造“浙江制造”品牌高地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只有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才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浙江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的先锋引领,我省在2014年就率先启动了“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打造中国制造标杆和浙江经济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坚持以浙江省“三强一制造”建设为指引,做强标准、做大品牌,在“质量立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质量强市”,实现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制造向创造三大转变。
去年4月,我市成功获批成为全省第二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并以此为契机,把“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作为推进义乌市场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浙江制造”引入义乌的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浙江制造”与义乌的深度融合。
制定并出台了“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并确定双童、易开盖、博尼3家企业为第一批“浙江制造”培育企业,华鼎、华灵、迪元为第二批“浙江制造”培育企业。还成功争取到“聚丙烯饮用吸管”和“铁质易开盖”两项产品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制定权,目前两个团体标准都已发布实施。
去年8月,副省长朱从玖提出,要发挥义乌国际商贸便利化优势,助推“浙江制造”品牌产品走出去。同年10月、11月,“浙江制造”品牌建设高层研讨会和2016“浙江制造”标准发布会先后在义乌召开,会上提出,将发挥义乌“码头”在拥有国际陆港城市、连接发达物流体系、紧贴世界市场脉搏、不断示范国际贸易改革红利等方面的十大优势,积极打造“浙江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共享式通道,并明确“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的定位和功能为“1+4+X”,即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框架下,打造“浙江制造”品牌展示、发布、检测认证及配套服务4大平台,叠加义乌“码头”多项服务。
如今,仅仅过去不到半年时间,“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正式落地,这无疑为义乌打造“浙江制造”品牌高地注入了强心剂。
“浙江制造”让义乌飞得更高
标准是制造业的制高点,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就占据了制造的制高点。人们在谈论“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瑞士制造”时,其实关注的是他们的“制造标准”。
浙江找准短板,全力补齐,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战略,就是为了改变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偏低端、廉价的形象。那么,当义乌与“浙江制造”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义乌,一座以小商品制造为主的城市。要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制造是支撑,是压舱石。业内人士认为,高水平的标准势必引领高档次的制造。随着“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的安家落户,义乌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浙江制造”品牌重点培育试点,其在企业培育、标准制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势必能让义乌企业享受到“近水楼台”的便利。行业标杆企业在前领跑,好标准、好产品第一时间亮相,势必将激发义乌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的积极性,赋予“义乌制造”产品升级更鲜活的榜样和更广阔的视野,“浙江制造”产品将成为义乌市场新的亮点与名片。
而义乌作为众多国家级改革试点形成的创新发展政策洼地,“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形成的义乌“码头”战略高地,30多年市场发展带来的众多贸易资源集聚优势,也将助力“浙江制造”更好地从义乌出发。
在发布活动现场,有人说:“义乌市场的国际化、专业化能为‘浙江制造’扬帆出海提供‘码头’,‘浙江制造’的高标准、高品质能为义乌市场的转型提升插上‘翅膀’。”一语中的。
30多年前,义乌走兴商建市之路,让“鸡毛飞上了天”;30多年后,义乌借“浙江制造”,深化“义乌制造”品牌建设,正让义乌小商品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