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由同济大学市场研究所义乌研究中心、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同心智库执委会主办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义乌市场拓展研讨会在义乌举行,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商议在“一带一路”北京峰会后义乌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义乌又该如何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真正成为贸易便利化改革的示范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
市场面临机遇和挑战
规模数雄居全球小商品市场首位的义乌,商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50多万人次,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
但是,义乌眼下的困难与挑战也很大,实体市场客流量减少,部分市场摊位租金下滑,生产商品缺少市场竞争力,专业展会市场亦有被其他城市引流之势,海外或国内其他区域的市场建设艰难跋涉。
在这样的情况下,义乌该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赢得自己的主动地位,在全球布局中占领先机?
研讨会上,各路嘉宾对义乌市场的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义乌接下来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赢得商机。义乌市政协委员马文兵说,非洲是“一带一路”沿线最远的地区,但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对中国商品尤其是义乌市场销出去的商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义乌市陆港事务和口岸管理局陆港发展科科长王建明说,中欧班列(义乌)已实现每周去程两趟,回程一趟的常态化开行。随着线路成熟,国内越来越多城市,尤其是长三角城市,将产品通过中欧班列(义乌)运到中亚和欧洲,产品也从当初的小商品,增加了电子配件、名牌服装、高档面料。
市场研究的三个阶段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研究者的专研和探析。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义乌市市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农说,义乌市场发展的30多年,也让众多市场研究者关注了30多年。
他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首个专业市场研究机构———义乌市场研究会成立,研究会的专家深耕义乌本土,先后提出了市场科学规划布局、国土有偿有期试用制度改革、举办义博会、机场军民两用、杭大分校、21世纪商贸中心规划、引水工程、江滨绿化带、市民广场、企业改制等一系列在国内首创的建议和方案,为义乌市场的稳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可以看作是义乌市场研究的1.0版时代。
到了1992年之后,在浙江省委党校的帮助下,义乌又成立市场经济研究所,并派出一位经济学教授但任义乌市政府顾问和研究所所长。在这位教授的推动下,关于义乌的理论研究先后推出了一大批课题成果、学术论文和专著,比如《市场义乌》、《义乌商圈》、《义乌模式》三本著作被誉为义乌研究“三部曲”。这个时期可以视为是义乌市场研究的2.0版时代。
现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市场研究进入了3.0版本。3.0版本下,义乌市场研究更多地将搭建起义乌与沿线国家企业的桥梁,为市场提供参谋和建议,让义乌真正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