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6月21日讯(记者 蒋守洋)400年前,义乌兵为主的戚家军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倭取得全面胜利后,应召北上薊镇。他们修筑长城、驻守长城,一万多义乌人及其后裔扎根于长城脚下,历经百年沧桑,一砖一瓦修筑,一毫一厘守护,成为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6月20日,“长城脚下的义乌守望”采访组继续行走,带着敬意走近河北省抚宁县城子峪长城。
城子峪长城
据记载:河北省抚宁县境内的城子峪长城,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从浙江义乌招来的南方兵所筑。现居住在此地的村民大都还是修筑该长城将士的后代。
城子峪长城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城子峪长城脚下,这里有个城子峪村,是又一个义乌兵后裔聚居地。
张鹤珊祖辈驻守的张家楼
张鹤珊向我们讲述义乌兵故事
在村头的一棵老松树下,我们见到了义乌兵后裔、“中国长城学会”首位农民会员张鹤珊。
村头五百年的老松树
张鹤珊指着老松树说,这棵老松树叫“友谊树”,是义乌兵修守长城的见证。这里也住着众多义乌兵后人。
道口的石兽
屋墙上的荷花、喜上眉梢等图案
从村头那棵将近500年的古松树下走过,向村内走去,村里街道依然纵横井然。行走在村里,连绵的“人”字形屋顶与翘起的屋檐、黛青的瓦檐、木制的窗框、院门口的门当、道口的石兽、斑驳的荷花墙、耳边传来的鸡鸣犬吠,让人宛如来到了江南古村。种种印记都带着南方民居的“婉约风”。从这些百年老屋中,似乎仍可感受义乌兵当年在长城脚下安家的身影。
江南味的农家院
城子峪地处冀辽交界处,地扼交通要道口,是重要的边防要塞。从山脚沿着山脊攀登,城子峪长城相对此前走访的“最美野长城”锥子山长城,可谓更加艰辛,上山没有一条畅通的路。我们在荆棘灌木以及散乱的石块中手脚并用艰难前行,两侧就是高高的崖壁。城子峪长城的城墙并不宽,从现在的遗迹看来不过两米,并且不是严谨的城墙形制,多用就地取材的石料垒成,很不平坦。
在长城上行走
登上张鹤珊祖上驻守的张家楼,楼砖上斑痕与残缺历经了岁月,容貌已改,英姿依在,似乎在诉说着当年长城守卫将士们的守城岁月。
城子峪长城
在长城两侧,长满了桲椤树,这是一道名为“桲椤叶饼”的地方名吃的重要原材料。相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义乌兵驻守长城,战争时一个将士没有碗筷,就随手在长城边摘了桲椤树叶包着吃,没想到用桲椤叶包的饭菜有种特别的香味,于是便有了桲椤叶饼,在长城沿线特别受士兵欢迎。当年的将士们早已作古,长城两边的桲椤树依然生生不息,又见朝阳起又见夕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