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亲历古镇嬗变 留住更多乡愁 一位七旬老人的文化坚守

发布时间: 2017-06-26 10:00:24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张静恬

  中国义乌网6月26日讯(商报记者 张静恬)太阳初升的佛堂老街,淡去蒙蒙薄雾。阳光洒上屋檐、泻进窗口,一种温煦的感觉从天空开始慢慢往下移,继而向各个角落扩散开来。沿街的早点铺、百货店、工艺坊相继开门迎客,沉寂了一夜的老街变得热闹起来。踏着轻快的脚步,穿过街旁或忙碌或悠闲的人们,打开吱吱作响的老木门,在自己所布置的民间文化礼堂内,泡一壶茶,等三五有缘人,以坦然和真诚迎接每一天。这对陈运泉来说,是退休后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这间文化礼堂是我在2013年创办起来的,里面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融入了我对佛堂历史文化的理解。我出生于此、成长于此、立业于此,72年未曾离开过佛堂,这间文化礼堂也算是我对佛堂的一种情结。”陈运泉说。日前,他举办了自己的首次自作诗词楹联书画展,一幅幅意蕴绵长的书画作品凝聚着一位老人对佛堂深沉的眷恋与热爱。

  “比如说万善桥,每个佛堂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从小在上面来来往往,但是有关它存在的时间、缘由大家都不清楚,只有一个笼统的‘古老’概念。”陈运泉介绍,当他们在《义乌县志》中翻阅到乾隆二十五年义乌当时县令为造万善桥写下的碑文时,大家都振奋了。“特别是其中记载的当时佛堂各界人士万众一心修建此桥的文字,心中颇受感动,也很骄傲。”

  为古镇保护开发四处奔走一个老佛堂人的使命

  “要问我最喜欢老街何时的风景,在我眼中便是游人纷至沓来的时刻,它的美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与迷恋。”陈运泉说,对于古镇保护开发的工作者来说,这便是对近年来辛苦工作的最大肯定。

  如今的佛堂是清风商埠,是佛教圣地,是千年古镇,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及更为自信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十几年前的佛堂古镇却是另一方光景,大量的历史文化、老街民居、风土人情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陈运泉说,1999年任政协常委的他,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倡议与建议之下,提交了一份有关将佛堂古镇保护开发起来的提案,该提案被列为义乌市当年政协重点提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提案提出后时隔两年,2001年佛堂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办公室便应势成立,陈运泉也成了办公室小组成员的一员,一群志同道合之人为打造出佛堂古镇响亮的名片开始了漫长而琐碎的工作。

  “我当时已经60多岁了,历史文化的重新挖掘整理需要不断进行实地走访与翻阅大量历史书籍。我的眼睛不太好,有时候受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但是每每心中根深蒂固的对这片土地的情怀与依恋又鼓励着我继续坚持下去。”陈运泉说,他在年轻时曾当过30余年佛堂义务消防队通讯员,通讯员需要对佛堂的每一条道路、弄堂、房屋结构都一清二楚,这样火势来了就可以为消防队提供准确信息。就这样他把佛堂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跑遍了,也结交了很多朋友,这就为一些空白资料的寻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陈运泉回忆,在走访、查阅的过程中,一些佛堂发展中的历史大事与佛堂名人的历史故事常常让他震撼不已,它们有的濒临失传,有的湮没在历史之中,穿越时光与它们再次相逢,每个人都惊喜交加。

  创办民间文化礼堂心中割舍不下的眷恋

  走进陈运泉位于佛堂老街的民间文化礼堂,只见傅大士、弥勒、达摩的塑像放置于木案之上,正对着老街,其下立着一块牌匾。“这样的摆放我有着自己的思考,‘佛堂’一名由这三人得名,其下木案及牌匾构成一个‘堂’字,告知着每一个进入的人,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与佛堂息息相关。”陈运泉解释道。

  占地两百多平方米的两层木制老房,左右两边放置着陈运泉从民间收集而来的各种老物件,有代表佛堂商业文化的算盘、钱币,有代表民俗文化的绣花鞋、布袋等,佛堂的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也被他托人刻成半身雕像进行集中展示。“这些老物件有些是平日的因缘所得,有些是朋友的友情相助,零零散散倒也成了小规模。”在老人的构思中,之后他准备把非遗文化用一种小模型进行展示,比如抬阁翘、打秋千、狮子抢球、田心猪羊祭、活字印刷等,对文化礼堂进行改造提升。“比如抬阁翘,现在已经从北京买了小人物模型,准备开始动手制作了。”摆弄着案台之上几个栩栩如生的戏剧小人,老人的眼神专注而欣喜。

  问及为何把文化礼堂建立在老街之中,陈运泉说这算满足幼时自己的快乐回忆。“记忆中的老街,总长不到两千米,却分布着340多家店,有中药铺15家,肉铺20多家,酒肆、茶坊、酱坊等应有尽有。”循着回忆细数着脑海中的点点滴滴,老人很是兴奋。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庙会,是当时我们小孩除了春节外最盼望的节日,学校歇课,大家一窝蜂地挤到老街上看抬阁翘、踩高跷,老老少少从四方赶过来,欢庆踩街活动。我记得有一年新市基还举行了烟火大会,特制的烟火升上天空后,火花会像降落伞一样落下,图案有亭台楼阁、小动物,煞是好看!”每当谈及此,老人心中仍是割不断的情感。

  陈运泉说,这么多年老街变化不大,格局上大体保持着旧时的面貌,四时的风光也依旧清新地变化着。春天,风吹树摇,春光的旖旎弥漫进每个街角巷陌;初夏的栀子花,被采撷而来,用清香添饰了老街的宁静;秋的蓝天,几片洁白如雪的白云,在老街之上勾勒出了清静而高远的天空;而冬天,老街在阳光里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绵软的阳光驱散着冬寒。

  悠长的时光让这里的一事一物站成了永恒。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