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义乌七一村:“党建+旅游” 造就民富村强景美

发布时间: 2017-07-11 09:01:1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卢丽珍

  中国义乌网7月11日讯(商报记者 卢丽珍)“责任与荣誉并重。最重要的是,多听取基层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与诉求,努力又准确地在党的十九大会上发出‘义乌声音’。”昨日,在七一村农业生态观光园,记者见到了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他告诉记者,得知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后,自己感到既高兴又自豪,同时也深深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压力与责任。

  七一村,这个与党的生日同名的乡村,20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20年后嬗变为远近知名的小康村,如今更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奔小康样本村。这一切,均得益于该村成功探索的“党建+”发展模式。

  老百姓眼睛里有一个标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因此七一村一开始,就把旧村改造当作提高群众生活和幸福指数的头等大事。2002年,七一村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村民优先建房。当这项工程启动时,何德兴与6位村班子成员向群众郑重承诺:要让全村90%以上村民都住上新房,再安排村干部的地基。如今,八成村民已经住进洋房别墅,何德兴和他老母亲仍住在老房子里,村两委干部们也没有一家造新房。

  发展,是第一要务。带领群众走向富裕,不是看嘴上功夫,而是靠脚踏实地,推进发展。七一村70%村民在外经商,有10%是种植大户。为了让在外经商的农民安心,村里统一进行了土地流转,实现农田规模经营。兴建了占地460亩集科研生产、生态休闲、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七一村农业生态园,种植的蕃茄、西瓜、黄瓜等一直都是畅销农产品。如今,农业生态园更是成了引客进村、引项目进村、引人才进村的聚宝盆。

  “自己好不算本事,大家好才算本事。”这是何德兴的口头禅,也是他的行动指针。在何德兴和村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七一村通过引导村民改变种植模式、“村企共建”开展来料加工、建综合市场和旧村改造等方式,村民年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3700元增加到2016年的4.8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86万元。

  目前,七一村党委下设7个支部,分别为老年第一支部、老年第二支部、青年突击手、外来建设者支部、种植业支部、企业支部、民兵支部。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七一村先后被中组部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全国妇联授“全国巾帼示范村”,被团中央授“团建工作示范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全国民主制度示范村”、省文明村、小康村、文化村、廉政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很多“先进村”多是昙花一现,而七一村这么多年一直光辉闪耀,鲜红的党旗不但没有“褪色”,而且连年“添彩、增色”。

  为做好党建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七一村结合党建文化和党史,着手打造了一个党建博览园和农业生态园,这个特色独具的生态园,既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进来游玩参观,又能成为一个党员学习基地。2015年,七一村又以农业生态园为平台,引入生态木屋,着手打造党建农业生态园。把党员教育、生态教育、美丽村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生态美丽村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对党员的培训教育,让党员宣传“七一模式”生态村庄理念,把七一村的美丽乡村、生态乡村模式向外推广。这是我市唯一集党建教育、休闲旅游观光、绿色农产品生产、花卉观赏、生态湿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农业生态园。

  通过“两学一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要让百姓生活富起来。初具雏形的七一生态园已成为七一村村居建设与基层党建的一张新名片。何德兴说,按照规划接下来将不断完善生态园基础设施以及配齐功能,让七一生态园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真正做到“党建+旅游”全方面发展。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