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带头人和领头雁。他们走在一线,干在实处,听民声、解民忧,把群众装在了心里。中国义乌网推出《履职记》专栏,聚焦身边的基层党员干部,跟着他们的脚步,看他们如何将义乌的规划图绘成义乌的实景图。
中国义乌网8月30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王佳秀)在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有这样一位民警:会修车、懂外语、运营微信公众号......他不仅是群众信赖的“硕士片警”,更是在义外籍友人眼中的“老大哥”。
今天(8月30日),中国义乌网记者将带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小明同学”——杨小明。
修车的考上了研究生
1989年3月,18岁的杨小明响应祖国号召,从军入伍,在广州军区某空军部队服役。虽然在空军当兵,但杨小明并不是“飞行员”,而是属于汽车兵。尽管他调侃自己就是个“修车的”,但他很清楚地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汽车兵是部队作战体系的关键要素,保障部队快速机动的骨干力量,构成部队战斗力、保障力的重要基础。”别看他现在说得头头是道,一开始杨小明对车辆知识完全是一窍不通,更别提懂修车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了。
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杨小明靠的还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一门心思地“钻”到修车技术里面,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训练场就是在汽车上。为了更好地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1991年,杨小明考入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到军校里系统学习汽车知识。可他还是觉得不够,“当时部队里也有很多进口车,国外在军用机械装备的电子化、自动化方面确实很先进,值得研究学习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就自学英语,考研究生。”2002年,杨小明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部队工作期间,凭借着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杨小明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两次荣立三等功。
从18岁到35岁,杨小明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部队。当他退伍时,儿子已经9岁,与身为父亲的他显得有些疏远,当记者问及他是否后悔过,杨小明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部队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奉献!”
王宅村来了个“热心肠”
2005年,杨小明从部队转业,加入公安大家庭。在巡防大队一年后,他被分配到佛堂派出所当片区民警。杨小明向记者介绍,当时他负责的王宅片是全市最大的工作片,一共有26个行政村。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层出不穷的矛盾冲突,杨小明再一次发挥了那股拼劲儿,到群众中去,以饱满地热情投入到每一件“大小”事情当中。因为一副“热心肠”,许多群众有困难、有纠纷都指名道姓地要求这位“硕士片警”来帮忙解决。
2010年,杨小明凭借着外语优势,调入出入境管理局,从事外国人基础管控工作。“一般都是年轻民警坐窗口,很少看到他这样年纪大的‘领导’还来坐窗口的。他办证的时候很细心,回答问题也很有耐心,英语也说得好,既幽默又亲切。”一位经常带外国人到窗口办证的人夸赞道。
“小明同学”与他的微信公众号
除了办证,杨小明还承担着外勤的工作。因为老外的生活习惯,他常常在凌晨时接到电话处警。多年的工作经历,练就了他一双敏锐的眼睛,老外是哪个国家的,他往往都能够“目测”而出。
为了管理服务好外国人,杨小明自己总结了一套“管理+服务”的涉外工作模式,将管理融入服务,让服务助力管理。
杨小明主动向公共关系科民警求教,申请了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境外人员了解出入境法律法规。为了便利外国人申报住宿登记,2016年11月1日,公众号开通了境外人员住宿登记微信申报服务功能。截至目前,“义乌出入境”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接近15000人,接受境外人员申报住宿登记数30000多条,核销2200多条。这一举措,在方便外国人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各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对外国人进行身份查验,杨小明对外籍商友卡进行了升级改进,民警只要扫描背面的二维码,就能获取签证、住宿登记等信息,大大提高了查验效率。
“最好的为人民服务就是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在采访最后,杨小明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