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6日讯(记者 沈颖洁 编辑 程雄)群秋夜,微风轻拂,义乌佛堂镇桥西村内热闹非凡。这里曾经因南宋理学家徐侨而闻名,如今,已经成为游客观光休闲、欣赏夜景的好地方。不远处,石拱桥霓虹灯闪烁,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溪水里,和着万家灯火,梦幻又璀璨。
走进这个倚溪而建的村落,清澈的环村河将汩汩的活水注入“门口塘”,池塘上没有千篇一律的九曲回廊,取而代之的是座古朴的石拱桥,上弦月般的桥洞后,映衬着修葺一新但依旧古色古香的徐大宗祠。池塘的四周,独具江南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青砖黛瓦的马头墙韵致飞扬,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眼前的景象会让你心生一种感叹:熙熙攘攘的商城,竟有如此恬淡秀丽的水乡。
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最高的识别度,或许就是一座座“文化礼堂”。桥西村文化礼堂是在徐大宗祠的基础上,结合内部结构改建而成的。徐大宗祠自古以来便是桥西村民祭祀祖先的圣地。始建于明宣德初年、距今已近600年的徐大宗祠,历经岁月沧桑,依然保留着庄严肃穆的神韵,是村民心中的精神家园。祠堂中厅为“叙伦堂”,是族人商议决定重大事情的议事厅,也是族中老少欢聚一堂、谈今论古之处。自2013年开始,徐大宗祠通过文化礼堂建设,真正整合硬件软件、融合时间空间、凝聚百姓百心,使文化礼堂变成精神殿堂,并承担起更多的使命。文化长廊、求真讲堂、民俗展览、春泥活动室、文化大舞台等相继落户在徐大宗祠和村委会办公楼内。建筑还是原来的建筑,但内涵和使用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一切都在慢慢丰盈着乡村百姓的精神生活。
除徐大宗祠富丽堂皇的古典气派外,最为醒目的莫过于上书“徐侨故里”四个大字的照壁旁巍然耸立的两座牌坊,在前方宽阔的五洲大街的长长背景下显得肃穆参天。一座牌坊,讲述一段历史故事;精美的石雕木刻,还原历史长河中即墨积淀的厚重文化。86岁的朱奶奶是村中年龄较长的村民,她每天都喜欢拄着龙头拐杖在村口散步,“过去有徐侨,为后人引水挖池。现在有这些好村官,为百姓改善生活。”这位见证了新中国沧桑的老人,感慨万端地品尝着新农村的古韵幽香。
据说当年徐侨传播理学的同时,曾事农桑,在他亲自主持下,引上游的铜溪水支流到桥西的大田畈,灌溉千亩农田,还在村里挖了数口池塘用以蓄水和消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几百年间,桥西村人生生不息,享用着祖先留下的遗产,过着恬静的农耕生活。现在桥新村村民生活的安居乐业,正是因为他们传承了徐桥“赈饥如救弱”这样的优良品质,邻里之间互帮互爱,求真务实,村干部也传承了执政为民的精神,与村民齐心协力,共同传承了以实心行实政,以清简传家风的优良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