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满城皆市,万商云集。近年来,义乌市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在开放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义乌市场也完成了从“买全国卖全国”向“买全球卖全球”的华丽转身。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7万多个商铺里,常年经营着180多万种商品,每年来义采购的境外客商50多万人次,商品出口210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市场进口“源头货”比例达60%以上,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
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开放强省,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的要求,立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历史新方位,本报特组织开展“买全球卖全球”新闻采访活动。记者通过深入市场,广泛采访经营户及外商,全景展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义乌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今天推出“‘买全球卖全球’系列报道”第一篇,敬请关注。
经营户曹珊珊(中)和店长Beijian(右)向伊朗客商介绍产品
在国际商贸城四区一家主营围巾的商铺里,老板娘曹珊珊专门聘请了一位伊朗人当店长。“我叫Beijian,同时也是珊珊的合伙人。”这位店长用一口流利的中文介绍自己。曹珊珊与Beijian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Beijian也为曹珊珊带来了不少伊朗客商。目前,曹珊珊的围巾占据伊朗市场份额的85%以上。
“不论在市场还是马路上,平时遇到最多的还是中东人。”国际商贸城二区星宝伞业老板娘张吉英笑言。这也是如今义乌小商品经济的缩影:目前在我市出口前十国家名单中,中东地区国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今年前8个月,义乌对中东地区出口超383.23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播种:中东成义乌“最忠实买家”
2008年,刚大学毕业的曹珊珊跟随父母“下海”从商。“有一天,一位带着眼镜,手里拿着笔记本的外商径直走进店里,他用英文询问围巾价格。”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曹珊珊依然历历在目,“我边用蹩脚的英文和这位外商交流,并用手比划着。”几经周折,曹珊珊接下了人生中第一笔外贸订单,共600件围巾。
由于曹珊珊不熟悉外贸客户的出货要求,检货时被告知不通过。“和客户协商后,我和我爸又把这600件围巾拉回仓库,重新按照订单上的要求,一打一打搭配好颜色和大小。”曹珊珊说,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全身都湿透了,终于赶在最后的时间点顺利交货。看到我们如此真诚,外商竖起了大拇指。也是从那一次起,这位外商陆陆续续开始向曹珊珊下单。“这位外商就是现在的店长Beijian,2015年我们达成共识,共同开拓伊朗以及中东地区其他国家市场。”
在义乌,像曹珊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开启,让中国与中东开始了以日用品为主的贸易往来。而今,这种往来正在中国东部的义乌以更加频繁、更大规模的姿态日日上演,双方在“小商品”身上挖掘出经贸往来的“大经济”。
义乌市海关提供的数据,也证明中东客商是义乌小商品“最忠实买家”这一事实:2017年前8月,义乌对伊朗累计实现出口金额81.38亿元。在前8月义乌市出口前十国家名单中,伊朗、伊拉克位列第二、第三位。而出口中东地区商品分类统计显示,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等几大类商品,最受中东消费者欢迎。
灌溉:商贾扎根稳固往来纽带
在义乌,每天都有不同种类的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东,而这座城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东商人汇集扎根于此,他们在为这条外贸之路发挥纽带作用的同时,也将义乌当做了第二故乡。
在距宾王市场不远的一幢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在义乌扎根十三年的也门商人爱多。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我一年有90%的时间在义乌,这里是我第二个家。”2006年,爱多在义乌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从事工艺品的出口贸易。“选择义乌,不仅因为这里的商品种类丰富,主要是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将各种商品拼箱发单,这种方式更适合中东市场。”爱多介绍,他们公司每月采购40多个集装箱的小商品运输到也门等中东地区国家。
伊朗商人哈米也是常驻义乌的中东客商之一。如今他的公司已分布伊朗、法国和北京、广州、杭州,业务也做到了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地。现在,这位48岁的中国女婿非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新义乌人”。
中东商贾的扎根,体现在义乌与中东地区外贸额的不断提升,也体现在义乌当地外资企业数量上。记者从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截至10月13日,在义乌设立的外资企业有4233家,其中投资来源国为伊朗和也门的分别为177家和308家。
开花:“一带一路”下的美好期待
义乌并非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小商品销售市场,而是能够根据中东地区国家不同风俗、需求,乃至时代变化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这也是义乌制造、中国制造能够在中东颇受好评的原因。
张吉英也表达了相似看法。“义乌能够实现订制型生产和源头性生产是中东客人最看重的。如沙特客商都要定制的伞具,因为那边太阳光线强,我们会为其定做双层布的太阳伞。”
51岁的埃及商人萨米尔连连竖起大拇指说,义乌小商品的成功,也离不开这座城市对经商环境的打造。“这里有着便利的贸易政策,平等的贸易环境,是个可以放心做生意的地方。”萨米尔说,他的家人也在义乌,他们在生意和生活中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一切都让他有家的感觉。
中东元素的聚集,让义乌这座城市有了更加多彩的一面。在义乌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中东餐厅,当地还形成了充满异域风情的“中东街”。在贸易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城市里,互相包容,共享生活。曹珊珊直言,中东商人在义乌的口碑不错,他也与许多中东的生意伙伴变成好朋友。“大家时不时聚聚,聊聊家庭、生活、孩子等等。去他们国家时,他们也会热情招待”。
2014年11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义乌正式落地,这种适应义乌小商品贸易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出口和主体多元等特点的新型贸易方式的确立,为义乌小商品销往中东再辟便捷之门。
与此同时,邀请外商来华审批、进出口权登记备案、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设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在义乌先行先试,也赢得了外商的点赞。此外,为发力中东市场,义乌还将展台推向海外,义乌商城展览公司连续10年组织了多批经营户去中东市场参展,进一步提升着义乌小商品的国际影响力。去年6月,义乌成立了“世界商人之家”,让在义乌的每一个外商都有家庭的温暖。
2016年1月28日,“义乌—德黑兰”首趟班列满载义乌出口的小商品,从义乌鸣笛启程。这趟班列将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奔赴伊朗首都德黑兰。由此,义乌的小商品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并源源不断销往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的精美商品也源源不断运到义乌市场。
政府的努力,中外商人的勤勉,让义乌与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写下了精彩的过去。对于未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个商人都更加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