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0日讯(商报记者 刘军)“有糖无糖,立冬绞糖”。11月7日我们迎来了立冬节气。清晨6点,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义乌佛堂起鸣村的蔗林里,正在忙碌的老朱上身已经湿透,他紧皱着眉头边收拾糖蔗边长叹道:“上万斤的红糖,如何才能卖出去呢?”老朱说,老伴早上4点半就用三轮车拉着三四百斤红糖去了佛堂,也不知道今天能卖出去多少。
老朱名叫朱德忠,是佛堂剡溪村人,今年56岁,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10年前,他看到自己村以及周边的很多村庄有不少闲散田地,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陆续承包、流转了包括自己村庄在内的五六个村庄的600亩田地,办起了家庭农场,种植稻谷、糖蔗等农作物,每年约为市场供应40多万斤商品粮和上万斤红糖。在村民眼中,老朱不仅能干实干,而且是他们心目中的种粮能手,更为他们提供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机会。
但天有不测风云。今年,老朱遇到了让村民们都为他揪心的两大难事。一是种植的500多亩春季早稻因天气原因大幅减产,500亩秋季晚稻又遇到连续50多天的干旱,局部田块绝收,部分田块减产。二是种植的53亩糖蔗到了收获季节销路不畅。虽然已到了榨糖的时节,但由于今年市场糖量充裕,老朱的红糖一时卖不动。因为他一天到晚要在田里忙碌,只得靠老伴每天骑着三轮车去佛堂、义乌城区甚至东阳、兰溪等地卖糖。
老朱说,他的糖蔗种植在义乌红糖的发祥地———燕里附近,榨糖用的也是传统工艺,糖质上好,但由于销路不畅,他目前只收割了十几亩的糖蔗进行榨糖。尽管糖一时卖不出去,但老朱仍东拼西凑了近10万元付清了工人工资。他说,做工的钱绝不能欠。老朱说,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明年他会继续调整种植结构,为市场供应更多的农产品,也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家门口上班的机会。如果有需要新鲜糖蔗与红糖的单位和个人,他愿以最优惠的价格出售。老朱的联系电话13586960818,有意者可与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