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塘村文化礼堂
中国义乌网11月22日讯(记者 杨静 编辑 祝璐)义乌市廿三里街道是中国小商品城的发祥地,素有“拨浪鼓之乡”的美称,因古时到义乌城区、东阳城区、苏溪都是二十三华里,故称廿三里。街道区域面积72.2平方公里,下辖35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户籍人口4.7万,外来人口10余万。今年,街道进一步加强支持和指导,超额新建里忠、何宅、派塘等3个村文化礼堂,截至目前,街道43个村居中已建成文化礼堂10个,陶店、华溪、下娄、泉塘等4个村文化礼堂已被评为市三星级文化礼堂,其中华溪村文化礼堂被评为义乌市示范性文化礼堂。
陶店村文化礼堂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突出价值引领,培育礼堂文化,努力做好“提升内涵、打造特色、丰富内容、有效服务、创新机制”五篇文章,切实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惠及更多农民群众的实事工程。目前,廿三里街道文化礼堂建设取得的成效显著。
派塘村文化礼堂
各村文化礼堂争奇斗艳
近年来,华溪村文化礼堂建设成绩斐然。2016年底,华溪村被评为“金华市文化示范村”,华溪村文化礼堂入选“义乌市十佳文化礼堂”,其特色活动“大学生成才礼”入选“金华市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活动”,管理员虞国和入选“义乌市文化礼堂优秀工作者”。在今年全省文化新地标推选展示活动中,华溪村文化礼堂更是成为义乌市唯一入围“全省50个示范文化新地标”的文化阵地……这些荣誉得益于华溪村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导正确的支持指导以及管理人员的敬业奉献。
陶店村文化礼堂将礼堂文化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相结合,文化礼堂坐落于何氏宗祠内,同时也是陶店古建筑群的一部分。在今年8月全市文化礼堂风采微展播活动中,陶店村文化礼堂与华溪村文化礼堂、廿三里(居)文化礼堂包揽了前三甲。
泉塘村文化礼堂将礼堂文化与老校舍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原本破败的校舍在修缮后呈现出一幅崭新的面貌。礼堂内展示着泉塘“水文化”特色专版,设农耕文化陈列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等配套设施。
里忠村文化礼堂
新建的文化礼堂也各有千秋。里忠村文化礼堂与众筹经济相结合,实现整村创建,礼堂在村中,村在礼堂中;何宅村文化礼堂规模大,硬件一流,全村人口约3500人,是个人口大村;派塘村文化礼堂充分利用古建筑,讲堂、舞台、书画室、家训馆、春泥计划室等一应俱全。
激发建设热情 多方面予以保障
在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街道对文化礼堂的阵地建设从制度、人员保证及服务供给上予以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据街道宣传委员陈亮介绍,在制度上,街道按照省文化礼堂的建设标准,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功能齐全”的原则,根据各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力争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我们要求文化礼堂月月有活动,在扎实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自选动作,结合村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村民畅享文化大餐。”
华溪村文化礼堂
此外,在队伍保障上,街道要求村两委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指导各文化礼堂配好1名以上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对农村文化礼堂的日常管理服务,确保文化礼堂的正常运行。
为满足百姓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街道积极培育专业文体队伍,保障服务供给。坚持人员与阵地相结合,一方面,发挥3名文化辅导员的音乐、舞蹈特长,另一方面,在街道文化站为村民提供专门的排练厅,供婺剧、舞蹈、书法、乒乓球等文体队伍使用。
华溪村文化礼堂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实现“数质”双提升
街道不定期组织文化礼堂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拓宽视野,着重在建设、管理、活动这三方面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每次外出我都要求大家用心看虚心学。今年组织了两次外出考察学习,一次是市内,去了上溪和后宅,另一次是省内,去了东阳和永康。通过考察发现其他文化礼堂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好人好事的宣传上将其提升到了善行义举的高度等。”陈亮说,街道还建立了文化礼堂工作群,供大家交流学习,实现各村文化礼堂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为不断增强文化礼堂的生命力,提升文化内涵,街道十分注重文化礼堂的建后管理、使用和培育工作,积极指导各文化礼堂定期开展各类活动,把活动当作提升凝聚力和百姓幸福指数的事情来做,内容涵盖方针政策、知识培训、文体活动和礼仪活动等,吸引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让文化礼堂“活”起来。
何宅村文化礼堂
“建好文化礼堂后能够真正用起来,并发挥好精神家园作用是我们的重点工作。”陈亮说,下一步街道将加大文化礼堂建设力度,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力争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丰富内容内涵,努力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地标,培育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