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今天来这么早?”
“趁餐厅没开门,先把街巡了……”
上午9时,“洋街长”Fabio(中文名马利)便来到义乌市长春六街,准备开始今天的巡街任务。水果店的空篮筐随意地堆在门口占据人行道,马利边进店劝导,边自己帮着店家收拾;餐饮店门口被洗碗污水弄脏了,马利抡起袖子,主动帮着打扫……
3名老外成首批“洋街长”
说起义乌,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目前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超过40万人次。
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负责管理的区域就包括义乌国际商贸城。福田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陈洪平告诉记者,很多外商会就近在这一带开餐厅,既方便和亲朋好友聚会,还可以招待家乡同胞。据统计,仅在毗邻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长春小区,就有百余家外商开的餐厅。
但是由于地域差异,许多在外商家乡习以为常的行为(如露天设桌椅,享受下午茶或把酒言欢),在义乌可能就成了“占道经营”,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为增进与外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今年6月17日,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外商聚集较多的工人北路、长春六街等路段,特别邀请了3位外商代表担任“洋街长”,在全国率先推出“洋街长”治街模式。
陈洪平介绍,3位“洋街长”分别是来自阿塞拜疆的Asif(中文名阿西福),与来自哥伦比亚的Hugo(中文名胡果)和马利。3人都在义乌定居经商多年,为人热情,在外商群体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一定的中文基础,日常交流基本没有问题,符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洋街长”岗位设置要求。
“从成为‘洋街长’到现在,他们3人几乎每次巡街都会参加,积极性非常高。”陈洪平说,在走上岗位之前,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3人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经验丰富的一线执法人员现身说法、PPT、视频等方式,让他们掌握基础业务知识。如今,3人每周都至少要与相关部门集中巡街一次,一起参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周边道路管理工作,职责涉及市容环卫、环保、市政等10多个方面。
另外,“洋街长”在单独巡查时也会主动将一些需要执法部门解决的问题用手机拍下来,发到街长工作群,告知执法人员及时查处。
让“家变得更美好”
2000年,马利初到义乌时是做外贸生意的,之后兼职当过西班牙语家教。现在与好友胡果一起合伙经营一家南美风味餐厅。
“Hugo(胡果)问我想不想一起当街长,维护街道治安与整洁,我觉得这样很好,就答应了。”马利说。当然,“街长”的工作并不轻松。除了要顾好自家店面生意,其余的时间,马利只要闲下来,就会想去自己负责的街区看看。
“我负责的区域叫诚信大道,每次巡查我都会走一遍。”马利指着胸前的名牌,很自豪。他说,目前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劝导沿街商户文明经商,不要占道经营,如果遇到自己无法判定的事件,他便会联系福田大队的执法人员,请求帮助。“没有遇到过什么麻烦,因为我们说话都很礼貌,对方也能感觉到你的诚意,就会配合你工作。”
对于父亲的这项“新工作”,马利的3个子女也非常支持,特别是现在正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习中文的小儿子,更是常常在微信朋友圈里,用地道的中文点赞父亲。
问及成为“洋街长”的感受,57岁的马利感慨地说,其实在来中国之前,他辗转过几个国家,最后还是定在了这里。因为在义乌,他找到了“家”的感觉。“这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大家对我很友好。我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现在做这些工作,也是为了让‘家’变得更美好。”
马利说,现在他的大儿子还在哥伦比亚从事设计工作,等到时机成熟了,也想让大儿子来义乌,一家团圆。
计划明年增加“洋街长”
“‘洋街长’的执法是‘柔性执法’,商户们的接受度也比较高。”陈洪平说,在“洋街长”的积极参与下,外商们更配合执法部门的管理,有20多名外商还主动要求加入街长队伍,在外商中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义乌外来人口众多,几乎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大队长盛军中说,自今年6月福田街道“街长制”推广以来,被选出的8名市民分别担任义乌福田街道长春、福田、银海、诚信四个社区的工人北路、稠州北路、银海路、诚信大道、长春六街这5条道路部分路段的街长,而这8人中就包括了3名“洋街长”。
“根据目前‘洋街长’开展工作的效果,我们也会进一步考量,争取在明年能够将此工作继续推广,增加符合标准要求的‘洋街长’人数,更好地进行城市管理。”盛军中说,城市管理精细如“绣花”,让外国人成为“绣花工”,参与城市管理、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适应新时代城市治理要求,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