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刘永政一家:用家风家训为孩子描画人生“方圆”

发布时间: 2018-01-15 09:17:3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张静恬

  属于妈妈陈俊梅与儿子刘宇轩的每日阅读时光

  一家四口幸福的合影

  和悦相处的两兄弟

  中国义乌网1月15日讯(商报记者 张静恬)“橘子读‘orange’,橙色也读‘orange’,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刘永政一家的周末温馨时光,在大儿子刘宇轩津津有味的“演说”中开始。从学习生活到朋友趣事再到动画片中的新情节,他都要跟父母一一分享。看着兴奋的哥哥,一旁牙牙学语的弟弟也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爱,便这样温暖地蔓延开来。

  在孩子人生的启蒙阶段,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温馨四口之家的日常点滴相处中,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之效。

  用爱温暖静待花开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流传百年”。流传百年的《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话,道明了拥有一个良好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在子女的成长中,做父母的绝对不能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这是构筑一个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前提。”刘永政说。

  在刘永政一家人的身上,能清晰地发现一个温馨和睦家庭的共同特点:夫妻恩爱和谐,孩子阳光可爱,父母与孩子之间充分尊重、相互信任、乐于沟通。家长为人处世态度以及待人接物的行为,投射于孩子的心灵之上,于行动处无声流露而出。

  “我们是教师之家,我在后宅中学任教科学,妻子在幸福湖小学任教英语兼大队辅导员,平时两个人课业都很忙,但在埋头尽完自己的工作职责后,一有空闲便立刻陪伴在两个儿子身边,和他们共同成长。”刘永政说,如今大儿子在幼儿园读大班,在他们的日常熏陶之下,勤奋好学,热爱阅读,每天坚持跟着妈妈学习英语,和爸爸一起研究围棋、探索自然百科。充盈的家庭生活因小儿子刘宇轲的出生而增添了更多欢乐。

  “敬畏知识,知识永远是无穷的”。从事教学多年,刘永政和妻子陈俊梅对知识长持着一颗敬畏心,无论是治学还是齐家,始终与书香相伴。周末一家人经常相约着去图书馆借阅书籍,家中也藏有各类教学教辅资料、少儿读物、幼儿读物。丰厚的藏书也在无形中为懵懂的孩子构建了理性的世界观。

  《论语》中记录,一次子路请问孔子,怎样做才可称为士呢?孔子回答:“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即朋友之间要相互切磋,兄弟之间要和悦相处,这便是5周岁的刘宇轩在妈妈每日的“国学时间”中刚刚习得的谆谆教诲。

  谈及两兄弟的关系,陈俊梅用了“有爱”一词来形容。“早上哥哥去上学,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弟弟道别,每天放学回来立马就要抱一抱弟弟,哥哥特别疼弟弟。”妈妈温柔的言语被小宇轩牢牢记在心里,努力成长为可以为弟弟遮风挡雨的大树。

  以身作则春风化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从呱呱落地、牙牙学语开始,时时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方方面面的积极影响。而孩子也会以父母为榜样,继承父母的优良传统,从而代代相传,把家风家训不断延续下去。

  家风家训的力量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自动调节器,更是孩子陶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悉心给每朵花松土施肥,修剪枝叶,又给予每朵花充分的自然开放时间。”刘永政说,他们便是秉着这样的原则来教育子女的。

  “完好和为贵,百善孝为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集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等多种成分于一身的家风家训,体现着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行为准则、人格品位、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这些无形的精神遗产也随着父母的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陈俊梅说,在孩子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首先原则性的要求必须给他明确框出,后续便任由其天性自然发展,不然单方面来自父母连篇累牍的絮叨往往在孩子身上会适得其反。

  “大儿子5岁,正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我们尊重他的兴趣与天赋,但也会恰当的引导他,告诉他做什么事首要的是坚持。”她说,即使有时候这些兴趣有些天马行空,还是对其悉心保护,很怕成年人的观点会引导孩子走向一个定型,而破坏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谈及让孩子们理解家训、感受家风的方法,陈俊梅认为,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最大的,将细节融入孩子的生活,胜过千万遍的说教。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俩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想教导孩子应该怎么做,首先自己就要在言行上做在前头,看到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第一时间便是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在承担教育孩子责任上还是蛮有效的”。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