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11日讯(实习生 陈翀 记者 龚书弘 编辑 楼菲莉)“文学创作就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希望我们在这样的出入之间,把握生命的丰盈,不枉人间走一遭。”现年29岁的青年作家徐衎发出这样的感慨。
获得了人民文学紫金之星奖后,徐衎参加了北京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在此期间,我们联系上了徐衎。4月8日晚,徐衎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对于获奖后的真实想法,对过去创作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一一道出后,我们更加接近这位质朴而真实的青年作家。
青年作家的成长与蜕变
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到人民文学奖,对徐衎来说是成长也是转变。“谢谢《人民文学》杂志以及我的责编马小淘。”这位青年作家对待自己获得的成就谦虚而低调。“当然我的心态是,评奖随缘,我能控制的以及我能做好的还是只有我自己的文本,我的作品。”
提及自己曾经的创作,徐衎是这样描述的,“最好不要再提那个长篇(《小米村断代史》),那个其实是一种特别功利的尝试。因为两次新概念一等奖,所以急功近利地想写个长篇,算是一个意外的插曲吧,其实没做好长篇的准备。后来一直写中短篇也是这个原因。”用更严格的标准去衡量与评价自己的过去,是走向理性与成熟的表现。
义乌大环境下的刺激与启发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在义乌多年的徐衎也受义乌风土人情的感染。“在这里,我可以特别舒展地生活与工作。义乌承载着小商品经济,这里的生活气息也是含混多元的,有城乡、有国内国外、有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这些都给我一些刺激与启发。我是一个特别注重生活经验的写作者,我的小说素材如果没有浸润生命经验的温度,我不会贸然使用它,所以感谢义乌给我一个比较适合创作,容易启发创作的大环境。”
“完全的普通人。”徐衎是这样描述的,“当然作为一个写作者肯定还是有区别的,只不过别人打游戏、搓麻将、遛狗,可能我在阅读、写作这点区别而已。”对创作充满信心与热情,用努力证明自我,用作品铿锵发声。
“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被问及是否有留下遗憾的事,徐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太多了,一时想不起来……”短短两句的真情流露,表现出生而为人的那一份沉重,也让我们从另一面认识了这位青年作家。
提及作品,徐衎依然是那个精神饱满的青年。“还没完成的小说,我一般是不谈论的。”徐衎对自己的中篇创作《肉林执》偏爱有佳。他认为这是他写作的一个转折点,具备能创作比较大篇幅的中篇的能力,更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