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29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何冬圆)党建,是一切工作的龙头,是正确发力之动源。
去年,义乌廿三里街道率先在华溪村、王店村设立党员志愿服务站,将村级党支部与街道“红色联盟”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零距离”为村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同时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到位。
今年以来,廿三里街道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义乌市委“大调研、大学习、大抓落实”主题活动精神,进一步将“红色联盟”打造成党群志愿服务品牌,在街道43个村建立以党员为核心,群团、社会组织力量等共同参与的村居党群志愿服务站,旨在打通党群服务的“最后100米”,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以及提高党群志愿服务的有效性、针对性,构建更为完善的居民服务、基层治理体系,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感。
“党员”与“党群”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却截然不同地体现了街道目前群策群力、人民善治的社会氛围。据了解,服务站将继续沿用值班模式,每天安排一名党员在服务点值勤,接受群众提出的服务申请,详细登记群众基本信息以及需要服务内容。值勤党员根据群众生活、居住地和提出的服务要求及实际情况做好登记以及分类工作,并及时将群众申请情况在党员微信群发布。
不同的是,以往群众的需求被登记后,会由热心党员对服务进行“认领”,完成服务后由值勤党员做好群众满意度跟踪,这使得不少党员数量、专业能力受限的村子难免心有余力不足。“今年来,我们遍布每个村的服务站吸纳了不少青年志愿者、妇联巾帼志愿者、村民代表、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让党群服务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立体、多面。”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青年志愿者化身主力军,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工作;妇女志愿者深入群众,用心宣传和美乡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营造浓郁的社会创建氛围;工会志愿者投身园区,身体力行争当文明员工,更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每一个人;社会组织擦亮眼睛,以“啄木鸟”姿态在蝶变之路上找短板、寻不足,对标先进建言献策……服务队伍的组成结构不再千篇一律后,每一个服务站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华溪村的党群志愿服务站设立在村口的公交总站内,今天一早,记者见到了两名志愿者正在值班。天空飘着细雨,但岗亭内齐备的一次性雨衣、开水、急救药品却让人格外温馨,“我们村有800多名老人,公交站内有五六条热门线路,每天来往进出村里的村民、游客数以千计。”正是这一点,让村党总支书记虞立志在选址服务站时,毫不犹豫地敲定在了公交站内。
“大爷,下雨你先进来坐会儿喝杯水,车子马上就发动。”采访中,恰逢一位老大爷要乘车出门,志愿者热心地为其提供服务。大爷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因为子女都住在城里,平时社保、电表维修之类的事儿都是村里的志愿者在帮忙代办,现在又主动在公交站点设立服务点,“子女都没这么贴心”。
据悉,下一步,廿三里街道将根据服务开展情况,不断优化党群志愿服务站运行机制,组织“义网通办”流程培训等活动,引导志愿者服务由全面化向优质化发展,当党群志愿服务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村居服务的补充时,受益的不仅仅是生活居住在此的数十万村民,还连同这座城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