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一封远方的感谢信,“飞”进义乌冯雪峰故居

发布时间: 2018-08-08 09:41:48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金淑娴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我于6月15日下午参观冯雪峰故居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亲侄子冯潮忠,把冯雪峰同志的展览馆管理得那么好……”8月1日,义乌赤岸镇冯雪峰故居管理员冯潮忠,收到了一封从哈尔滨寄来的感谢信,信里充满着对冯雪峰的敬仰和对冯潮忠的感恩。

  八旬老人

  寄来满满两页感谢信

  收信当天,冯潮忠把两页信纸拍照上传至朋友圈,并留言:一个人一生只要把一件事做好就够了。很快,这条朋友圈信息得到大量点赞,也有人把这股正能量转发、分享给了更多人。

  “写信的人叫战素勤,是一位86岁的退休教师。”日前,冯潮忠拿出这份感谢信,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6月15日下午,冯潮忠刚接待完两批团队游客,准备喝口茶歇一歇,便听到冯雪峰故居门口有人说话。“我一听有客人,就起身出去接待。”冯潮忠说,外面有位老人坐在轮椅上,边上有两人陪同。

  这位老人就是战素勤,来自哈尔滨。因为非常崇敬冯雪峰,特意赶来故居参观。然而,故居的门槛却让她有些犯难。“我是故居管理员,来,我帮个手,把战姐抬进去。”说着冯潮忠已伸出手将老人“迎”进了故居。

  老人在感谢信里写道:“我是坐轮椅去的,当看到馆门有那么高的门槛时,我心凉了,因为进去有困难,只能在外面转转吧。感到很遗憾!但迎接我们的冯同志您,特别热情又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把我抬进门去。您真是红色展览馆的红色接待员!”

  “据说那天上午您已接待了两个团体,本来就很累了,而我们这个‘团’只有三人,很有理由不接待,可您却是那么热情,开始讲时还对着我的耳边,怕我年纪大听不清,真让我很感动!”冯潮忠念着信解释道,那天他看老人目光炯炯,猜想视力不错,但担心她听力不好,所以讲解时尽量凑近些。

  想不到,这些细节都被战素勤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讲解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认真,详细,生动!有时还讲些不在其内的有关问题,使我们那半天多知道了好多东西!谢谢您。”战素勤在信里一再道谢。

  35年如一日的坚守

  女儿或成“接班人”

  战素勤参观时分外细致,整整用了近3个小时才不舍地离开。她说自己是冯雪峰的“粉丝”,信中也赞冯雪峰:“为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冯雪峰同志是我敬重的革命作家,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临走前,冯潮忠送了她两本关于冯雪峰的书籍。老人非常高兴,还拉着他在书上签名,一起在故居门前合影留念。

  三人走后,冯潮忠清扫故居时发现他们遗落了一顶帽子和一把雨伞,与对方取得联系后,又将物品快递过去。没想到,8月1日收到了战素勤的来信。

  “冯雪峰故居是我们祖上的老房子,以前大家都住在里面。为保护故居,1998年我们从里面搬出来。其实,从1983年开始,我就是故居的管理员和讲解员,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它。”冯潮忠说,“35年来,收到的口头感谢已不计其数,感谢信也有几十封,但这封最令他感动。她信里对冯雪峰的景仰,对我工作的支持,都让我感到亲切。”

  35年如一日,冯潮忠的工作就是围着冯雪峰故居打转,不断学习冯雪峰的事迹,不断专研解说词,得出了“对党忠诚、人格魅力”的八字感悟。

  冯潮忠的女儿冯小花曾这样形容他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既普通又了不起的农民,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是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故居的管理员和义务讲解员……他坚守了35年,放弃进城创业的机会,放弃去上海享受天伦之乐,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坚守工作岗位,和我母亲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如今,66岁的冯潮忠有了“接班人”。冯小花最近正在接受金华市红色教育基地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学成归来后将加入冯雪峰故居管理、讲解队伍,“我有一份干了13年的工作,当爸爸问我有没有意向接棒时我没有迟疑,冯雪峰故居管理员的岗位更值得坚守下去。”冯小花说。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