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18年>图片报道 正文

【浙江在线】绘诗画江南 书美丽义乌 义乌市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体育会展中心吴伟生摄

  浙江在线9月18日讯(黄丽丽 张旭生 胡康博 黄夏萍)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改革开放的春风率先在这里照拂,“鸡毛换糖”“点石成金”的传奇在这里演绎,“义新欧”“小商品之都”从这里走向世界;这也是一块有着优越生态的绿色沃土,绿色发展带来的改变每天都在上演:七一村美丽生态园的火爆,折射着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义乌江由浊变清的蜕变,浓缩着“五水共治”的生动掠影;有机更新拓宽绿色空间,“腾笼换鸟”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义乌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高标准推进“大花园”建设,以深化改革创新生态机制、做实项目转化绿水青山、优美环境养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共享绿水青山,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连年大幅度提升,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

  2018年6月,义乌又荣获全省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和“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等荣誉,为经济先发地区打造“美丽浙江”提供了经验,描绘了一幅诗画江南的美丽画卷。

  全面改善环境,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蓝天点缀着朵朵白云,碧水辉映着两岸的绿树高楼,初秋时节,在义乌江畔漫步,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作为“浙中生态廊道”别具魅力的部分,义乌江滨绿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仓后、湖大塘、向阳上片等老旧小区经过征收和拆除,蟠龙花园等7个新社区集聚项目全面竣工,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乌伤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义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群众生态满意度持续提升。特别是空气质量改善十分明显,1~8月,空气质量优良率89.3%,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5μg/m3,同比下降3μg/m3,全省排名前移13位。

  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清的水,是百姓的幸福感所在。为了建设山水与人文融合、历史与现代交汇的诗画江南,按照全域景区化、产业绿色化、生活品质化的要求,义乌市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实施“三生”“三线”,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致力打造美丽宜居“地球村”。

  江南胜景,在山在水。为了打赢碧水攻坚战,义乌围绕水质和污水处理水平“两提升”、工业和农业“两转型”、美丽河湖和污水零直排区“两创建”,出台污水处理厂、农村、城镇污水等源头治理系列“义乌标准”以及《义乌市河长制工作规程》等8项制度,实现“智慧排水”和污水管网智能化远程监管和控制。2017年,全市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水十条”国控断面和省控断面、出境断面水质全部100%达标,义乌江水质省考成绩优秀。

  为打响蓝天保卫战,义乌全力推进控煤、降尘、治气等11大行动56项重点工作,累计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1900余台,黄标车26239辆,实现10蒸吨/小时以下锅炉和黄标车全面“清零”。完成重点行业VOCs治理22家、开展垃圾焚烧厂提标改造,执行欧盟2000/76/EC烟气排放标准限值。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民众诉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义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都前所未有。”义乌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初,义乌市政府研究印发了《义乌市环境治理两年行动计划》与《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条意见》,将生态环保工作提升到全市高度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

  为了给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承载和环境支撑,义乌开展“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依托各镇街人文、农业、旅游以及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等元素,打造“一轴、八板块”的义乌廊道特色,54个大项目合计投资560多亿元,形成辐射义乌全域,集生产、生态为一体的协调网状生态廊道体系。穿城而过的江滨绿廊成为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绿道和城市“绿肺”。

  此外,为了让绿的底色更足、城乡越靓,义乌还同步开展土壤固废共治,印发实施《义乌市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54万吨)和4座尾水人工湿地,建设配套污水管网2470公里,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大力推进“三改一拆”,成功举办全国“三改一拆”现场会;大力植树种绿,森林覆盖率由原来35%提升到50.5%,人均绿地面积由9.7平方米提升到13平方米……

  通过这一系列的大举措整治、大手笔投入,义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演绎了新时期的“义乌上河图”,市民们在朋友圈晒“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也成为了“新常态”。

  深化机制改革,义乌模式领跑全省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义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义乌坚持创新与实践并行,注重政策引领与环保实践相结合,实施“环保改革深化行动”,加快推进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义乌实施严格考评问责制度,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每年印发《美丽义乌建设工作任务书》,把“五水共治”、“大气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实际考核比例超过30%。

  “在此基础上,义乌下半年还开展镇街生态环保工作月度‘红黄牌’竞赛、全市生态环保百日攻坚行动,市主要领导带头抓、明方向、定项目、强责任、重考核,为生态环保工作快速发展加足了马力。”义乌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8月13日,义乌市委第18次常委会明确加大生态环保工作考核力度,制定《义乌市2018年生态环保攻坚竞赛考核办法》,内容涵盖“蓝天保卫、水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上级督察整改、重点任务”等五大项重要内容,进一步细化《义乌市生态环保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向“环保督察整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蓝天保卫、干流水质提升、低散乱行业整治”等“五大攻坚”精准发力,确保义乌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提升。

  在环境管理机制创新方面,义乌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大程度地做好“减”字文章,推动环保服务提质提效,环保31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减为18项,削减率42%;精减申报材料,取消复印件、部门共享资料等,从平均5.6项减为1.8项,削减率68%;建成环保网上办事大厅,与义乌市“义网通”平台完成对接,实现所有事项一网受理、一次办成,企业零跑腿。

  同时,在全省率先实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制度,除负面清单外实行降级审批,改革区域内90%项目可降为登记表;全面推动优化提速,优化环评文件编制、环评审批程序,使编制费用、编制时间、审批时间均减少80%以上。

  “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破除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走向生态文明新征程。”义乌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义乌在这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勇立潮头的精神,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义乌经验”,贡献了环保改革的“义乌模式”。

  比如,义乌以“代办制+承诺制”创新环评审批,将审批员、中介机构都转为企业全程代办员,编制时间、费用均压缩50%;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和县级流域水质生态补偿考核机制,累计发放镇街生态补偿资金1.33亿元;创新污染减排以减定增、差别管理等五项总量精细化管理制度,完善排污权、用能权、水资源许可权制度,实施环境资源差别化配置机制;建立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确权办法,全省首创实施“区域能评+能耗标准”制度等。

  通过环保改革,创新举措,义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巩固了环境治理成果,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同时,也扩大了义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先试效应,为经济先发地区打造“美丽浙江”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聚焦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开花结果

  绿色产业是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的金钥匙,也是大花园建设的核心。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要求,义乌市以“科技”“生态”“创智”为产业出发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不断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义乌人共同分享生态“红利”。

  新兴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科技创新产业化成为义乌发展新趋势。在义乌,中欧智造园、绿色动力小镇、光源科技小镇等平台魅力初显,汽车装备、信息光电、食品健康三大新产业初具规模,一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正加快培育;在义乌,饰品、模具、箱包、印刷包装等小微创业园各展芳华,集聚企业超1000家,累计淘汰关停“低散乱”企业1.6万多家,“1+10+2+1+X”实施路径促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在义乌,产业的活力和生态的魅力吸引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创业者大军的相继涌入,浙江“千人计划”义乌产业园加快建立……

  借助“一带一路”“义新欧”班列常态化和“义甬舟”大通道建设契机,义乌加快实现经济绿色转型。2017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172.4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新产品是针对沿线国家需求设计研发。2017年义乌三大产业比重为1.9∶32.3∶65.8,继续成为全省三产比例最高的城市。

  “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化经济体系,绿色与发展在义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魅力生态让义乌发展生态经济成为可能,而产业的转型发展又进一步为义乌擦亮了生态底色。”义乌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美,让百姓住得舒心,发展美,让百姓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舒畅,其中美丽乡村撬动美丽经济,让乡村焕发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

  在义乌,有个全国闻名的七一村,放眼望去只见别墅成排、绿树成荫,村民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在村里的农业生态园生态长廊,抬头就能看到长型丝瓜等各种瓜果,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农业带来的“文化”味,让人流连忘返。在七一村书记何德兴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吃上了“旅游饭”,村集体经济从当初的亏损1.86万元到如今总资产近8亿元。

  “文化挖掘,品位提升”,义亭镇缸窑村充分挖掘村内独有的优势资源,重现当年火热制陶场景,打造记忆文化精品,尝试用这把金钥匙打开一个古村落的旅游富矿……而今,缸窑村是远近闻名的“陶都”,接连获得中国文化传统古村落、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保护利用重点村、浙江省美丽特色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七一村、缸窑村的涅槃是义乌发展生态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义乌依托镇村特色资源,建立国企结对共建美丽乡村机制,制定《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2017年,八大国企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2.55亿元,已开工工程数达202个。2018年度生态领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共计44个,计划投资118.7亿元。这些项目把点缀在金乌大地的美丽乡村和众多美景串联成珠。今年一季度,义乌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655元,突破万元大关,增速达9.5%。

  凝心聚力、共建共享,绘诗画江南、书美丽义乌。义乌将全力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生态支撑,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义乌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美丽的义乌江滨 卢康利 摄

 

  盛开季 吴贵明 摄

  蓝天白云下的国际商贸城 卢康利 摄

 

  金融小镇-城市客厅 卢康利 摄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