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专题>规矩方圆>家风家训 正文

品读桥西人的幸福奥秘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桥西村

74岁的退休教师徐基忠常常指着家门口的家训,教育孙辈们

  走进这个倚铜溪而建的村落,眼见的是湖光清流抱村穿户,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独具江南特色的徽派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青砖黛瓦的马头墙有傲娇的表情,也有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神韵;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这风韵雅致的乡村,浸润着古已有之的淳朴乡风、厚德民风,律己家风,向来人传递着正能量,解读着桥西人的幸福奥秘。

  徐侨故里留传下《徐氏家范》

  相传,这里是南宋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徐侨的故里。徐侨少时聪敏好学,弱冠入太学,师从吕祖谦门人叶邽。淳熙十四年(1187年)登进士,历任信州上饶主簿、绍兴府司法参军、秘书省正字、安庆知府等职。后辞官回乡创办“东岩书舍”,潜研理学,教书育人,享誉东南。《宋史》评价:“若其守官居家,清贫刻厉之操,人所难能也。”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这是徐侨诗作《即事》中的诗句。据村民介绍,徐侨幼少时颖悟勤读,行为端庄。其母鲍氏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对子女要求甚为严格,教育小徐侨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母亲的谆谆教诲,也终于成就徐侨一生的淡泊名利、忠心报国,并成为南宋一代名臣。

  桥西村党支部书记徐福星说,徐侨在世时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立下严格的家规———《徐氏家范》,涵盖了孝义、礼仪、修身、处事、兴教、耕读、诚信、清廉、婚丧、嫁娶、治家、报国等。明嘉靖年间后人徐兴又精选《郑氏家规》收入其中。千百年来,徐侨精忠报国、廉洁自律、嫉恶如仇、勤政爱民的精神品质,以及他流传于世的《徐氏家范》,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世子孙。

  家风家训在这里开花结果

  先祖并未走远,他留下的精神文化盛开在时光的背面,牵引着后人静静体悟和感怀。扼守的光阴,每一寸都有文明的纹理,在这片古朴醇厚的乡土底色上,生根发芽,长成为桥西人的精神家园。

  “我小时候,桥西村很穷,但是乡风民风一直都很好,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敞开的,值钱的不值钱的就这样放着,邻里街坊可以随便进出,但从来都没有偷盗的事情。”68岁的徐熙昭说,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大家相处和睦,从来没有杀人、放火、抢劫等恶性事件发生过,连吵架打架都很少,村中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得非常融洽。

  桥西村淳厚古朴的乡风民风,离不开每户每家的家风在这里开花结果,代代相传。

  徐熙昭家门口张贴着自家的祖训: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这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徐熙昭回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家中十几口人,人多米少,常常吃野菜度日。尽管日子难捱,有乡民到他家借米,母亲总是慷慨地伸出援手解乡民燃眉之急。“以前父母亲总是告诫我们要本本分分做人,和乡民邻居和睦相处。所以谁家有困难,向我们求助,父母亲都会全力相帮。”

  “你们要和睦友善,勤俭节约,记住啦,科技富,读书为先!”74岁的退休教师徐基忠常常指着家门口的家训,教育孙子和孙女。他说,村两委对古家训教育很重视,在家家户户门口贴着家训标语,让村民们便于学习,进进出出都能看到;在村街村道上行走,走出几步就能看到墙上画着的各类讲究孝道的农民画;村里还利用学生放假的空闲时间,组织孩子们到祠堂学习家训。

  谨记祖训,传承家风,早已成为桥西村每家每户的行动指南。56岁的徐基田几十年来一直不忘家训:“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遵守着家训,徐基田家兄妹三人,在父母生病时轮流服侍在病榻前,尽心竭力;在生活低谷时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生活条件好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一家人的平凡之举让平淡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向善的力量。

  让古代家训融入现代治村方略

  一粒种子,不会因为有了厚实的土壤就必然发芽成长,春华秋实更需要辛勤的浇灌和耕耘。桥西村村两委长期不懈地引导、鼓励和弘扬,让桥西文化播撒更具有广度和力度。

  徐大宗祠自古以来便是桥西村民祭祀祖先的圣地,始建于清德里(今赤岸),之后历久祠废。1406年,明朝宣德初年,九世孙季德将祠堂建于靖安里桥西(现址)。2014年,桥西村将徐大宗祠改建成文化礼堂,为百姓筹建起一个传统性与时代性相融合的精神家园。

  据介绍,2015年桥西村开始挖掘徐侨文化,并在徐氏家谱中找到了《徐氏家范》,将它张贴在文化礼堂显眼位置,供村民学习品读,并与村规民约相结合。同时,通过文化礼堂建设,将徐侨历史元素融入其中,融合时间空间,凝聚百姓百心,使文化礼堂变成精神殿堂,并承担起更多的使命。

  “用老祖宗留传下来的东西来约束村民的行为准则,利用传统规范来处理邻里矛盾,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对于这套做法,徐福星信心满怀。

  “我们每个月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但有党员参加,更有村民踊跃参加。我们全村只有33名党员,但每次活动到场都有七八十人。我们把整个村分成六大区块,每个区块十多人,包干到户,互相监督,效果还是显著的。”

  “桥西村今年实施农村有机更新,5月份开始报名,仅用了10天时间旧房拆除签约率就达到97%。”

   …… 几十年来,淳朴的乡风、厚德的民风在这片沃土上传递、绽放。如今,走进桥西,处处能见到乡风文明的元素,时时能体会民风厚德的温度。乡风文明与家风传承交融浸润在一起,成就一个温暖向善、积极向上的桥西村。(义乌商报记者应悦)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