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人大代表问政窗(2018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 2018-10-15 09:54:55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傅柏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义乌商报报业集团联合开设“人大代表问政窗”栏目,不定期刊登市人大代表提出的事关我市改革、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回应与答复。今天推出2018年第一期。本期部分市人大代表围绕促进义乌进口商品城繁荣发展、加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推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化管理方面分别发问。对此,市商务局、商城集团、教育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进行解惑答疑。

  如何进一步推进

  义乌进口商品城的繁荣发展?

  代表问:

  进口商品城是义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各方重视和努力,这些年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进口渠道不畅、商品同质化较突出、客户体验差强人意等原因,一度影响了进口商品市场的人气和兴旺。对此,我市在繁荣发展进口商品市场、推进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方面有何新的举措?

  市商务局答:为优化我市贸易结构,推动市场转型升级,提升义乌市场核心竞争力,再次实现义乌商贸市场跨越腾飞,我们着力在发展进口贸易方面靶向发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推出如下举措:

  一、以新政策为导向,培育进口产业做大做强:

  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促进商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白头文〔2018〕43号),加大对进口日用消费品领域的支持,鼓励通过保税物流和指定口岸开展进口业务,加大对“义新欧”回程班列进口货物奖励,在进口品牌代理权、建立营销平台、保税展示等方面给一定补助,通过政策红利促进进口产业做大做强;

  鼓励建设进口营销专业平台、专业街区、直营网点。推进三大进口平台“腾笼换鸟”,引进更多有一手货源、有竞争力的主体。建设有商品展售、旅游购物、文化交流等功能的新型进口专业街区。大力引导商贸企业将直营网点再延伸到商场超市、邻里中心、(镇街)社区服务点,打通服务消费者“最后一公里”。

  组织召开新商贸政策发布会,对新政逐条解读释疑,提高商贸新政的知晓率和透明度。近期已筹备20余场次的政策宣讲会和推介活动,以及组织专题培训班。

  加大对进口主体的招商力度。组成5个招商小组分赴各地接洽招商,成效显著,目前浙江中发利合、中粮我买网、上海洲聚国际、贸能通等一批进口企业已经或即将落户义乌开展进口贸易。京东商城、唯品会等一批知名电商平台与“义乌站”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阿里1688已经上线运营。

  二、以中博会为契机,擦亮义乌进口市场的金字招牌:

  组织参与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义新欧”沿线国家采购对接会,开展招商推介和现场签约等配套活动;在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馆设立2000平方米以上的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用于本次中博会参展企业的商品延展、交易对接,最大限度承接本次中博会的溢出效应。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义乌进口市场知名度。借助“义新欧”中欧班列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进口市场品牌,上海中博会期间在高铁地铁机场沿线、展馆内外、会刊杂志上亮出义乌进口市场品牌,以及加大各类媒体上宣传推介力度,打响“买全球卖全球”招牌。

  打造义乌进口市场诚信口碑。设立先行赔付基金,推行先行赔付制度,探索建立进口平台主办方、进口协会、进口企业等参与的先行赔付(假一赔十)联盟。我们将每年对组织50家(含)以上企业参与先行赔付且运作良好的组织方给予奖励。制订并公布诚信企业名单,制订售假认定办法及实施区域、先行赔付及事后追偿办法,唱响进口货诚信市场的义乌“好声音”。

  三、以创新服务为抓手,着力优化进口营商环境:

  推出创新的进口金融配套服务。优化进口产业政府增信基金,首期初定设立规模为1亿元,用于扶持进口企业发展。

  大力发展进口产业第三方服务。培育和招引一批为进口企业提供担保、报关、融资、运输、纠纷调处等大众化服务机构。

  提升进口通关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特殊监管区域全国通关一体化和进口口岸监管一体化。探索实施“一线全面开放、二线安全监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境外货物进出实施免申报、免惯例监管的货物进出境简便管理措施;推进义乌国际陆港与宁波港、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实行同港同策,提高进口货物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积极争取进口商品指定口岸。肉类指定口岸已获批并建成使用,水果、冰鲜水产品等已获批正在建设,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报工作,省政府同意并已上报国务院。

  商城集团答:今年以来,公司围绕进口市场培育战略目标,在源头货引进、营销渠道拓展、多业态培育、“正品市场”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招引源头货经营主体。积极切入源头供应链环节,创新市场招商模式,直接到韩国举办义乌进口商品城境外招商发布会,对接韩国企业50余家。同时,着重以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细化制定宣传、招商招展、组织采购等一整套方案,并强化落实。目前,已组织企业参展共计17个展位,并完成2400余人、530余家企业的采购商报名工作。

  拓展进口营销渠道。一是高起点举办“一展一节”。通过每年举办义乌进口展及购物节,为商户打造零售、批发业务拓展平台。购物节自2015年已成功举办4届,成交额、客流量等指标均呈现年度性增长,已成为义乌进口商品分销的首要零售品牌。2018年购物节总成交额达1.191亿元,日均同比增长11.5%;总客流量达46.62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11.9%。二是探索“走出去”业务。在巩固“省府直销店”等6家直营店的成果基础上,先后与天盟公司、兔兔到家、义乌旅游集散中心等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实施进口商品分销。

  培育进口多业态。通过鼓励、扶持场内主体拓展跨境电商、保税延展等商业模式,探索“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业态创新的综合性市场。2018年5月11日,“海客来进口商品集采中心”已顺利完成了首单跨境电商业务。

  建设“正品市场”。公司已制定“先行赔付、假一赔十”工作方案,明确活动规则及操作流程,计划近期提交有关部门审议,待通过后落实企业申报、氛围营造、宣传等工作。

  下步,围绕义乌进口市场的定位及战略培育目标,针对代表提出的宣传力度不够、进口渠道不畅、商品同质化较突出、客户体验不足等存在的问题,公司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市进口市场繁荣发展:

  1.以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品市场”建设为契机,强化进口市场宣传。整合市委宣传部及公司宣传资源,扩大进口板块业务宣传,并积极推进“正品市场”建设,通过先发建立线下实体进口商品市场的正品保护机制,进一步推动义乌进口市场的宣传及营销。针对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分别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馆内、馆外、已有公司资源跟本地媒体宣传资源四个方面展开宣传工作。馆内采用全馆LED套装,形成全面的无缝式覆盖;馆外对虹桥、浦东等机场媒体,虹桥高铁站,100%覆盖参展地铁人流;已有公司资源中,通过CCTV-4《今日关注》栏目10秒广告片、“浙江之声”、《迪拜会客厅》栏目、人民网、新华社、澎湃、凤凰、新浪、网易、今日头条、腾讯、第一财经、人民日报海外网等媒体开展合作,同步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共21个机场投放对外开放、进口城为主题的灯箱广告、户外广告、数码海报、电子屏、手推车、机票广告等资源;本地媒体宣传中,由宣传部牵头,义乌电视台、义乌商报落实,公司积极配合做好市内宣传工作。

  2.创新市场招商模式。积极切入源头供应链环节,开辟境外招商渠道,招引国外企业入驻进口商品城,并积极抱团把商户带出去,组织商户与国外企业直接面对面沟通,对接商品招商入驻工作。此外,以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深挖参展企业、报名未参展企业等资源,实施展前、展中、展后三个阶段招商工作,做好参观接待、对接落地、商品延展等工作,招引优质参展企业落地义乌进口商品城,招引优质产品延展义乌。

  3.多渠道打造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在高起点举办“一展一节”、拓展“走出去”业务基础上,举办进口商品专业商采洽会,邀请国内知名商超、便利店、进口电商等专业买家,做深进口城批发市场,提升市场知名度。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市合伙人”合作机制,以城市为单位寻找合作伙伴,收集采购商资源,实施针对性精准宣传,在形成一定网络后,为经营户提供小B渠道对接平台,实施商品输出,并整合资源互补,提高小B渠道资源利用率,解决商户渠道拓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商户做深专业代理商分销体系。

  如何加强

  我市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代表问:

  家政服务是一项朝阳产业。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当前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有关方面对这项工作重视还不够、行业组织不健全、家政服务信息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家政服务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等等。对此,我市在推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化管理方面有何进展?

  市商务局答:在加强我市家政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中,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出台行业扶持政策。在新出台的《关于促进商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义政发〔2018〕57号)文件中第44条写明对总部注册在义乌的家政服务等连锁企业,在本市范围内直营店首次达到5家以上,且每家经营面积达到50平方米以上,给予每家2万元一次性奖励,以后每增加一家直营店,奖励2万。

  2.加强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开展资格评定工作。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指导开展育婴员等可以考核鉴定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提升育婴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2018年至今,开展育婴员鉴定20批次,鉴定总人数为379人,其中高级136人、中级107人。同时,积极宣传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保补贴政策,用好用足各项扶持待遇,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起到示范作用。集中培训不同级别、不同档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同时,还进行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雇主需求。

  3.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家政龙头企业。努力引进培育义乌家政服务品牌,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的品质需求。确定杭州、上海等地招引知名家政企业招商目标,按计划上门招引争取能落地义乌。

  4.引导确立行业标准和规范,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是出台行业规范标准,实行家政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制,细化家政服务具体流程与规范,推行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出台家政服务收费指导标准,颁布不同层次的家政服务人员工资区间指导价。二是对于家政服务企业内部管理要有一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遏制市场恶意竞争行为。三是对家政服务企业加强监管,督促行业协会强化自律,联合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整顿无证经营的家政服务企业。

  5.鼓励开发互联网+平台,搭建家政公共信息平台。鼓励家政企业技术创新。线下家政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改进消费体验,按其技术改造总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引导鼓励有能力的家政企业建立家政服务信息库以及从业人员规范管理、培训机构管理、家政服务企业管理、发布家政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家政监管等系统,并完善家政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准确、及时、便捷的服务。市民可通过网站进行家政服务下单及预约,并在签约之前,可以登录数据库查询其从业记录、学历以及照片等。对在平台上注册登记的家政服务企业建立评价服务体系,让市民在聘用家政人员时心里更有底。

  6.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相关部门和家政服务单位通过宣传典型案例,正确引导保姆从业人员确立求职通过家政服务单位、求职需持证上岗等观念,正确引导雇主树立起雇佣保姆通过家政服务单位的观念。

  如何加强和规范

  校外培训机构管理?

  代表问:

  教育是百年大计,公平、安全的教育环境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市校外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百姓个性化的需求,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日益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讲,审批不严、监管失范、竞争无序的校外培训机构已成为百姓心头之痛。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近两年我市加大了整治和规范力度,请问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和成效如何?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此我市在贯彻落实方面有何新的计划和举措?

  市教育局答:义乌经济发达,外来人口众多。近些年,义乌群众教育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井喷,全市现有各类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接近一千家,数量多、种类杂,品牌办学机构欠缺。

  今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分别下发,就社会反响强烈的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开展“应试”培训,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厘清分类管理源头关。市政府专题研究培训机构有效管理和优质发展问题,培训机构治理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多部门会商治理难点节点。明确教育局、人社局分别为文化课程类、职业技能类培训机构的审批和行业主管部门,体育和艺术类培训机构不纳入教育前置审批后,文广新局为此类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了行行有人管的良性监督管理体制,从源头上杜绝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漏洞。牢固树立“最多跑一次”理念,重新修订审批办法,明确审批范围、合理设置准入门槛。对原有照无证机构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调整审批条件,预设两年过渡期引领达到办学资格。公开审批条件和办事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和阳光审批,缩减申报、证明材料,实行最多跑一次、跑零次审批。2017年3月至今,新审批培训机构320家,达到现有合法办学机构数量的一半。

  2.发动综合治理攻坚战。每学期开学初,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发放“白名单”,将合法培训机构名单广而告之,做好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政策宣传工作,建立良好整治氛围。充分发挥教育监察大队专业队伍优势,行使教育行政执法专业职能,制订过程监管系列制度,探索教育执法义乌模式。结合安全整治、网格巡查、双随机抽查,建立培训机构“数据库”,全面摸清底数。去年3月至今,共排查各类校外培训机构1500余个,发放整改通知书500余份,提出整改事项1400余个,责令500余家无证机构停止办学,立案处罚“非法办学”、“违规招生”等行为32起。开展文化课培训的教育机构中,200余家已停止办学,16家机构正在改善条件申报办学许可证。

  2018年5月、7月,牵头组织两次专项整治活动,各镇街、部门大力配合,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问题的培训机构,研究对策、分类治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合行动,对有严重安全隐患机构实行“一票否决”,立即关停。

  3.打好减负增效组合拳。坚持“依法治教”理念,打组合拳治理辅导站超纲教学、违背教育规律现象。一方面大力推行尊师重教工作,优化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驰而不息开展教师有偿家教、带生专项整治,强化教师师德师风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出台《带生办班处理意见》,明确“两个严禁”(“严禁教师到辅导站兼职”、“严禁接受辅导站利益输送”),打击教师“课内少讲、辅导站大讲”、诱导学生到辅导站培训等不规范现象。近三年处理教师违规带生办班和辅导站兼职18人。今年已查实两名教师参加辅导站美术培训,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谋划规范办学大文章。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把校外培训机构纳入日常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帮扶。把教育文化类培训机构教师纳入教育局教学业务培训对象,开展集中培训;实行教学内容、上课时间、招生对象、收费标准、教师资格备案和公示制度,中心校专职干部定期督察;加强对培训机构申报审批的科学指导,针对办学消防难问题,组织所有申办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审批专题培训;引导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全市办学场地超1000平方米的培训机构40家,超2000平方米培训机构5家,初步形成9个大型教育培训集聚区。

  下一步计划和举措:

  1.明确整体工作目标。按照“正确引导、公平竞争、依法管理、有效提升”的方针,对全市各类培训机构进行依法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办学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提升行业规范自律水平,规范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我市校外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压实监督管理责任。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省地(市)统筹,落实以县为主管理责任。”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已从教育部门牵头上升为各级政府为主的政治高度,文件中也明确了教育、市场监管、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将培训机构监管问题列入会议重要议程,建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机制。

  3.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类监管制度,从资质公示、收费公示、安保设备、巡查台账等要素着手,以标准化模式统一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核和师资公示制度。对培训机构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进行备案审核,并向社会公布。培训机构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以防止误导家长学生、杜绝超前超标培训和虚假宣传。

  利用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加快政府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及时向社会公布随机抽查结果,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拓宽社会监督渠道,为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利益相关主体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监督创造条件。

  各类培训行业的主管部门加快指导成立培训行业协会,支持民办培训行业组织发展,构建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和行业诚信制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交流合作、协同创新、风险防范、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

  市场监管局答:针对近年来义乌校外培训教育行业的发展特点,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积极加强对培训教育机构的监管,组织开展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排查摸底、分类整改、督促检查,强化部门联合,规范整改一批违法违规经营、排除一批安全风险隐患,切实规范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行为。

  一是周密部署,制定一张“时间表”。为更好地统筹和推进全市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制定了《义乌市市场监管局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厘清监管职责,明确工作目标,排定时间进度,按照全面排查阶段、分类整治阶段、巩固提升阶段的步骤稳步推进整治工作。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层层抓好落实。

  二是全面摸排,绘制一份“作战图”。深入开展排查摸底,全面掌握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的持证照情况,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夯实监管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对重点对象实行销号制管理,办照一家核销一家,确保整治落到实处。截至8月底,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05人次,排查各类培训机构958家次。

  三是重拳整治,坚定打赢“攻坚战”。对已取得办学许可证但未办理营业执照和无需前置许可的无照经营培训机构,责令限期办理营业执照;坚持查处与引导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对积极配合整改办照的经营户,专人全程指导办照;逾期未办理的,严格按照《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进行处理。累计督促办照95家,整改规范68家,无照转有照67家,关停6家,查无下落列入经营异常110家,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对外公示。

  四是部门合力,联手打好“持久战”。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省教育厅和省工商局的联合通知等精神,除艺术特长类、体育竞技类外,其他培训机构都是前置许可项目,需要先取得办学许可证,然后办理营业执照。对需要前置许可部门先审批的培训机构,发函抄送相关许可部门。充分利用镇街“四个平台”加强部门信息互通,畅通流转渠道,组织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并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共参与各类部门联合整治40次。

  下一步,市场监管局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及上级部门的具体部署,立足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

  一是强化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办学许可前置审批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许可部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严监管无照经营行为,切实加强培训机构源头管理。

  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采取年度报告、双随机抽查、信用监管、专项检查等方式,切实加强照后监管,发现查无下落、虚假年报等行为的及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严重失信的培训机构采取行政处罚、吊销等强制措施,各类涉及培训机构的监管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息平台和“信用义乌”平台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共治。强化部门信息共享,通过即将开发的义乌市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向镇街、部门共享涉及培训机构的各类许可、监管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共用。进一步加强和镇街、教育、人社、文广新等部门的协作,完善联合检查机制,发挥职能优势,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