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英(左)与公益伙伴一起照顾老人。
中国义乌网10月24日讯(商报记者 刘军 实习生 朱国庆)把一天数十笔生意丢在一旁,她带着义乌市学习雷锋公益协会的兄弟姐妹们到各个农村,对老人嘘寒问暖;父母卧病在床,她请来保姆照料,自己带领志愿者到拘留所与被拘留人员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她组织并参与千余次公益活动、服务近20万人次,“5日行关爱老人”社会活动已形成制度化、精品化、常态化、品牌化,她负责的义乌市学习雷锋公益协会成为了“全国学习雷锋自愿服务先进集体”。她就是义乌市澳利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义乌市学习雷锋公益协会会长吴兰英。吴兰英说,自己是义商,此生誓把学习雷锋进行到底。
初创业,诚信起家
吴兰英是后宅街道吴宅村人,在她的记忆里“义”字是最深刻的,这主要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改革开放初期,吴兰英的父母从事番薯粉条加工生意,用诚信、仁义换来了产品的供不应求。后来,父母带她去河南新乡做袜子生意,在她的记忆里,为了兑现与客户的承诺,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做了“赔本”生意,父亲说:“咱是义乌人,诚实守信比什么都重要。”
2000年,三十出头的吴兰英走进当时的针织市场,开始经营箱包生意。她处处为客户着想,时刻不忘诚信,由此赢得八方客商的信任。到2008年,她不仅成为了广东一家全国箱包“龙头”企业的浙中总代理商,而且在义乌几大市场、专业街拥有了多个摊位和多家店铺,成为人人皆夸的女能人。
陷低谷,“义”暖人心
商海,云谲波诡。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风口浪尖上的吴兰英一下子抛进谷底。
这一年的冬天,一名生意伙伴从吴兰英处借了近千万元用于临时周转,结果无力偿还,而当时吴兰英还有数百万元的货款需要支付,她感到天都要塌了。绝望中,一个信念始终没有泯灭,那就是“绝对不能失信于客户”。于是,她顶住各方压力,以低于市场价40%甚至50%的价格处置了自己在篁园市场、国际商贸城的几个摊位,但资金依然有缺口,于是她又打起了自己车子的主意。一些客户听说她要卖车补齐货款,纷纷前来劝说:“我们的货款不急,等你有了钱再付吧。”但吴兰英依旧低价将自己的车子卖掉了,她说:“人贵在讲诚信,我不能言而无信!”吴兰英的举动让亲朋好友、客户刮目相看,并给予她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在亲朋好友的关心帮助下,2009年上半年,吴兰英走进原物资市场开始从事建材的代理销售。每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只要客户有需要,她就开着一辆破旧的小货车准时出现在客户面前。一次,她开车到江东送货,看到货主是一位老人,就干脆下车帮老人卸货,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老人说:“真没见过你这样的老板。”
“义”字当头,感动人心。吴兰英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到2014年,吴兰英终于冲出低谷,成为某瓷砖品牌的浙中总代理商,在多个市场拥有数百平方米的旺铺,网上销售也是红红火火,公司月销量接连成倍增长。
爱他人,做“雷锋式”商人
“没有市场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没有那么多奉献爱心的义商伙伴,我不可能从困境中跃起。”2014年3月5日,她与一名生意伙伴去参加“学雷锋公益助学活动”,受助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其父母感激万分的言语让吴兰英和她的姐妹们作出了一个决定:组建义乌市学习雷锋公益协会。
学走雷锋路,争做雷锋人。发动会员、设计载体、开展公益活动,在吴兰英的努力下,协会会员从十几人发展到五六百人。当看到有大批老人需要照料时,他们就将每个月的5日定为集体活动日,组织志愿者前往村庄、社区,为老人免费提供洗头、修脚、推拿、针灸、测量血压、陪护等服务,这一坚持就是五个年头,享受服务的老人已超过30000人次;当得知拘留所里有一些被行政拘留的人员思想波动较大时,他们联合相关志愿团队组建“阳光帮扶平台”,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律师、心理专家、英模代表等各界人士走进拘留所,为被拘留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赢得各界广泛好评。“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尽力而为!”在街头,吴兰英和志愿者半年来坚持守护着三条斑马线的文明;在火车站春运一线,吴兰英与志愿者一路小跑为往来宾客提供帮助,让雷锋精神熠熠生辉;在婚姻登记处,吴兰英与婚姻家庭导师一道调解纠纷……
“像雷锋一样处处为他人着想,只要大家都献出一份爱,你我的世界将是满满的温暖与幸福!”吴兰英说,自己会一直在公益的路上走下去,做“雷锋式”的义商。这不,已担任义乌市社会组织促进会法人代表的她又和兄弟姐妹们一道投身到雷锋事迹展览馆的建设中,努力让雷锋精神在商城大地处处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