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办公室背景墙上题写着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空纳万境”四个字。
2017年4月摄于中国台湾,朱立伦亲笔题写“世界义商 辉古耀今”书法赠与陈萍。
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近日特为谢高华书记补办揭幕仪式,陈萍会长将冯志来昔日为谢书记所作的七言绝句书写后赠与谢书记。
《我们义乌人》录制现场,陈萍与著名作曲家王佑贵及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合影。
陈萍题写的“世界义商 义利双行”是他十分重视和积极提倡的义商精神。
陈萍,字浩然,江西省工业劳动大学地质系肄业,后分别就读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专修建筑、房地产、金融和工商管理EMBA和DBA,追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研究儒释道、学习文史哲,被聘为上海海洋大学客座教授、浙江丝绸工学院客座教授。现任中国世界义商总会首届会长、上海义乌商会会长、上海东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浙江商会副会长、复旦地产金融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复大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市长宁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长宁区政协经济委副主任、上海市长宁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市长宁区虹桥商会副会长、上海市长宁区国际商会副会长、上海金华商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陈萍先后荣获义乌市优秀企业家、优秀厂长、金华市最佳优秀企业家、浙江省优秀企业家、浙江省明星企业家称号、上海长宁区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虹桥社区“两新”组织最具凝聚力的“和谐老总”“党建之友”等称号。上海东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一、房地产投资开发和物业管理;二、金融投资;三、公益慈善。陈萍先生作为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时刻不忘回报家乡、关爱老人。独家资助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计划用7年时间投入数千万元,整理并编撰国学研究和中华术藏,将中华九流汇成一部《中华术藏》,完成中国文化的第四条支柱;他独家赞助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医亦有道》养生纪录片,将道家养生功法传播给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设立上海海洋大学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培养杰出人才。截至目前,陈萍已在文化、教育、宗教、支援家乡建设等领域累计捐款达五千多万元。“行感恩,积德善”,陈萍先生始终默默奉献着。
创业四十余载 铸就商界传奇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上映后,引起极大反响。剧中主人公陈江河的原型人物是谁?有知情人士说,那就是义乌商界领袖、企业界的常青树,现任世界义商总会会长的陈萍。现实中的上海东银集团董事长陈萍先生,上过江西工业劳动大学,干过繁重的农活,拉过黄沙,走村串巷摇过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在廿三里马路市场卖过6年纽扣,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的经商户之一。他还往返于义乌和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之间贩销过义乌传统特产生姜和豆腐皮,可谓尝尽农民求生存的所有生活艰辛。不寻常的经历,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坚强品性,也为改革开放以后率先步入商海,铸就商界传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而起的前夜,陈萍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成为义乌第一个兴办乡村企业的弄潮儿。1977年,苏溪镇杜村党支部书记傅樟根先后8次跑到大陈镇金山村,找到陈萍,恳请他到杜村办一家社队企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陈萍是个讲情义的人,经不起傅支书多次的恳请,自嘲“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也不过三顾茅庐而已”,他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决定“出山”。
杜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想办厂但村里只有80元人民币!无资金、无厂房、无设备、无技术、无供销渠道,更不知要办什么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陈萍到了杜村后,深情地对大伙说:黑暗中最需要的是光明,我们的厂名就叫“曙光”,现在我们什么都生产不了,那就取个什么都可以生产的综合厂吧!这就是陈萍初出茅庐的“隆中对”。
真是天佑陈萍!短短的几年,“曙光综合厂”一跃成为义乌市最大的乡镇企业。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从服装起家,从内销到外销,企业越做越大。后来服装厂更名为义乌衬衫厂,但服装的品牌就是“曙光”。曙光的英文“DAWNING”,在外国人看,就是曙光、是黎明,是初升的太阳,在中国人看,是东方的银行,是东方的银山,这就是之后陈萍在上海发展后,为什么将企业名称定为“东银”的含义所在。
80元人民币起步,3年后,陈萍的企业产值已连年超过千万元、超二千万元、超亿元、超两亿元……连续13年,陈萍企业所缴的税收占了义乌市财政收入的1/60,出口创汇占了义乌市50﹪以上,企业还为义乌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办厂能人和经商人才,有人称其为义乌乡镇企业的“黄埔军校”。
有人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陈萍的企业之梦不仅仅局限于当地。1989年,正当陈萍的义乌衬衫厂办得红红火火之时,他的目光又瞄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深圳。这时,浙江省服装进出口公司、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准备在深圳合作开办一个对外贸易的服装销售窗口,并决定在浙江省范围招聘一位总经理人才,主持这一对外窗口的工作。当时共有7位候选人竞聘此岗位,结果陈萍被两大公司的负责人慧眼识才而脱颖而出。此时的陈萍其实并不想放弃义乌衬衫厂,去深圳发展的目的,只是希望通过深圳这个窗口,让义乌衬衫厂走向世界。面对挽留他的义乌市领导,他立下军令状:义乌衬衫厂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如果企业办不好,随时回义乌!
上任深圳市威达服装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后,凭借“浙服”“中纺”两大公司的实力,陈萍的能量空前爆发,威达公司很快打开了外销市场,订单如雪花般接连不断,公司设在深圳的工厂,专门负责制作外贸急需的样品和急单,而大批量的订单则发回义乌衬衫厂生产,义乌衬衫厂如来不及生产的,则转到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众多服装企业加工生产。威达公司迅速壮大,浙、江、沪等地的服装生产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陈萍也成了这些服装企业眼中的“财神爷”。威达公司出口创汇曾经达到4-5千万美元,一跃成为深圳市的创汇大户和财政支柱企业。
正当在深圳勇搏商海取得成就之时,陈萍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实施了他的第三次“战略转移”。上海素来是海纳百川之地,是各路英豪群聚博弈之地,可谓藏龙卧虎,高手林立,要想在此开创一片企业新天地谈何容易?凭借着多年打拼积累的经验,陈萍很快在上海站稳了脚跟。1999年,陈萍创立了上海东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始经营房地产开发。首先是成功地开发了上海市虹口区高档住宅“曲阳豪庭”,使这个小区成为虹口区品质最高、售价最高的知名住宅小区之一。2008年这个小区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2004年时,东银集团公司还受让了位于上海长宁区虹桥古北开发区的一块商业用地,建筑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在陈萍的精心管理下,仅用了20个月零11天,就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其施工速度之快创建了上海之最,工程获得了上海市优质结构奖、上海市“白玉兰奖”和国家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
如今地处上海古北路、红宝石路的东银中心甲级办公大楼,双子塔高耸于上海西大门,整体建筑尊重城市规划,突出人性特色,融汇中西设计元素,建筑姿态简约现代、典雅大气,体现出“高品质国际商务平台”的开放姿态,傲立虹桥天际线,为国际企业办公首选之地。目前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还有3家外国领事馆、5家银行常驻,写字大楼的出租率高达100﹪,年纳税收高达7亿多元,成为上海市长宁区创税最高的大楼!
大爱慈为先 春风化善雨
大爱慈为先,春风化善雨。搏击商海四十余载而铸就商界传奇的陈萍,并没有以身价数十亿的富豪心态而沾沾自喜,更没有无度地挥霍享受。他始终心怀感恩、情系家乡、不忘初心、回报社会。他没有忘记做一个有良心、讲道德、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真正的中国企业家,他将东银集团的经营定位为三大内容:一是房地产投资和物业管理;二是金融投资;三是常态化的公益慈善事业。
自2008年以来,在陈萍的倡导下,东银集团在文化、教育、宗教、支援家乡建设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出钱出力、提供资源的慈善帮扶工作”,不遗余力地把内心的慈意和感恩传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文化方面,他亲自填词《我们义乌人》一歌,为家乡献上文化厚礼,邀请国家一流的作曲家、演唱家加盟创作团队,从歌词、歌名到曲调、录制,每个细节都亲身参与,精益求精,反复斟酌,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深情和眷恋;他独家资助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计划用7年时间投入数千万元,整理并编撰国学研究和中华术藏,将中华九流汇成一部《中华术藏》,完成中国文化的第四条支柱;他独家赞助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医亦有道》养生纪录片,将道家养生功法传播给世界人民,造福全人类。
———在教育方面,他从2013年起对上海海洋大学先后捐助300万元,成立了东银教育发展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他捐助上海复旦大学公益基金会100万元,实现他复旦学子反哺学校的梦想。
———在宗教方面,作为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学生,他尽己之能予以资助。他向上海福缘禅院捐款300万元,用于寺院移地重建;他累计向上海玉佛禅寺捐赠300万元,用于该寺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保护性修缮工程;他向江西宜丰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江西宜丰县洞山工程;他拟出资1亿元用于义乌瑞云寺的改扩建项目,还遵南怀瑾老师之嘱出资在瑞云寺修建了一座“傅大士殿”。
———在支援家乡建设方面,他更是竭尽全力。他虽然身在上海,却有隔不断的乡愁,一直希望把好经验、好产品、好项目带到义乌来,尤其是担任世界义商总会会长以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家乡,通过各种形式为义乌作贡献:
不定期地向义乌市大陈镇北金山村、古塘洪村捐赠资金,用于村老年协会经费、老年人福利等;每年定期为大陈镇金山村捐款20万元;
捐赠100万元用于义乌“五水共治”大陈江项目;
捐赠500万元用于大陈镇北金山、古塘洪村文化礼堂建设;
捐赠400万元用于苏溪镇杜村的文化礼堂建设,如今这幢建筑兼具居家养老、日常办公的综合功能;
向义乌市慈善总会捐款30万元,用于《冯志来全集》的出版;
向大陈镇灯塔村重阳书院捐款30万元;
捐赠义乌市慈善总会2000万元,用于义乌市慈善冠名基金,并已连续两年支付基金善款;
捐赠600万元,用于大陈镇北金山村美丽乡村规划和设计,为提升地方环境、树立其文化自信出谋划策。
截至目前,陈萍已累计捐赠公益慈善事业和支援家乡建设达五千多万元。他说:要将慈善公益事业常态化,每年从公司盈利中拨出固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陈萍先生行感恩、积德善,定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