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义商】敢想敢干为人先 幸福生活奋斗来

发布时间: 2018-10-27 09:47:3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吴峰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不忘初心的新时代,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新节点,我们致敬义乌商业的脊梁———义商!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弘扬和讴歌40年来从鸡毛换糖起家的义乌商人(企业家),冲破藩篱、克服艰辛,走南闯北、锐意进取,推动义乌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创业创新精神,今日起,本报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义商”栏目,展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义乌优秀商人(企业家)的发展历程、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和经营智慧。

  小人物,大时代;小商品,大机遇。38年前,冯爱倩拿到了义乌第一本工商营业执照,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代创业者。10月11日,在义乌收藏品市场杨家画廊,年届八旬依然精神矍铄的冯爱倩,接受了义乌商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深情回忆了30多年前自己为了生计外出摆摊创业的故事,浓情抒发了30多年来自己对义乌市场的深厚感情。

冯爱倩(前左)担任义乌小商品市场治保会副主任时,向市场经营户了解情况。(资料照片,摄于上世纪80年代)。

  外出摆摊被赶:一口气跑3里路躲避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在我国一些地方萌发,手工制品、农产品摆上了集市,但长途贩卖、“弃农经商”摆地摊做小生意,仍被当作投机倒把行为被打击。此时,在农业小县义乌,一些人开始“偷偷摸摸”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佛堂镇人冯爱倩便是其中一员。冯爱倩出生于1936年5月,在她一周岁时,父亲就离世了。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母亲靠做杂工艰难度日,独自将冯爱倩抚养长大。

  “家里加上孩子和老母亲一共8口人,我是独生女,靠在农村挣工分根本无法支撑生活。”谈起当年的情境,冯爱倩记忆犹新。有一次,她提着竹篮接连走了7户邻居,都借不到米。“那是1980年,我正好40岁。”

  迫于生计问题,冯爱倩从亲戚朋友处东挪西凑了300元,到外地的百货公司批些便宜的钮扣、鞋带、别针之类,拿到湖清门“偷偷”卖。第一天摆摊儿,除去成本、开支外,净赚了6元多,冯爱倩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过去,我辛苦一天的工钱也不过9毛钱,我摆摊的第三天就赚了22块钱,也算是一笔‘巨款’。”

  其实,在摆摊之前,冯爱倩曾在义乌饭店上班,算得上“铁饭碗”。但她每月的工资仅为18元,丈夫杨兴桂每月的工资也只有20多元。由于家里孩子多,还要赡养老人,一家人过得十分艰难,甚至家里的粮食经常不够吃。当时,有人知道冯爱倩在外面摆摊后,曾嘲笑说,冯爱倩家“一半是社会主义,一半是资本主义”。在30多年前,这样的评价给冯爱倩一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如此,冯爱倩还是不得不外出偷偷地在义乌廿三里、稠城北门街一带摆摊,靠卖纽扣、鞋带、别针等小百货补贴家用。

  摆摊的条件十分简陋,就是一块空地,连个围墙也没有。冯爱倩陷入了对自己初涉商海的回忆中:“我随身带着一块塑料布,再把从义乌县百货公司批发来的小百货摆在塑料布上售卖,前来买商品的人很多……”

  在那个年代,要经商谈何容易?当时,摆摊、鸡毛换糖等都被视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简称打击办),如果被打击办的人查到,摆摊的货物都会被没收。

  摆摊的收入虽然比在饭店上班高,但是整天提心吊胆。有一天,冯爱倩正与几名同伴一起在廿三里摆摊。突然,有人高喊了一声:“打击办的人来了!”于是,一群摆摊的人慌慌张张地四处逃散。冯爱倩也赶紧卷起塑料布,带着货物撒腿就跑。

  “当时,打击办的人一直在后面追,我一口气逃了3里路,才甩掉他们。”30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冯爱倩感到既好笑,又辛酸。对于家庭生活拮据的冯爱倩来说,实在想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卖点别针、鞋带和钮扣,挣点小钱,怎么就被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非要“砍断”不可。

  被工商管理部门围追堵截,两箩筐的货压得她眼冒金星,坐火车只敢半夜从小站下车再摸黑回家……回忆起那段日子,冯爱倩至今都会鼻子发酸。

  当街拦住县委书记:“我要做生意”

  1982年4月,就在冯爱倩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时,谢高华调任义乌任职县委书记。

  1982年5月的一天,在多次被打击办的人追赶后,冯爱倩终于鼓起勇气,在义乌县委机关大院外的马路上拦住了刚从理发店出来的谢高华:“谢书记,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你是我们的父母官,你管不管?”

  当时,冯爱倩说的是义乌话,加上心里有委屈语速很快,谢高华并没有完全听懂,但已大致知道是因为摆摊被查处的事。

  谢高华没有让工作人员把冯爱倩赶走或抓起来,而是对冯爱倩说:“不要急,走,去我办公室说!”

  “我当时特别紧张,人家是县委书记,他一句话就可以把我关进牢子里。”可冯爱倩转念一想:事已至此,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即便坐牢,也要弄明白,老百做买卖到底错在哪里。(下转第二版)

  到办公室后,谢高华请冯爱倩坐在椅子上,又给她倒了一杯茶。冯爱倩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大重九”牌香烟,从中抽出一支递给谢高华:“谢书记,我的烟没有你的好,要不要抽一支?”

  谢高华说:“要的!”

  于是,谢高华接过香烟,点上火抽起来,冯爱倩也拿出一支香烟自己抽起来。抽完这支香烟后,谢高华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包“新安江”牌香烟,递给冯爱倩一支。就这样,两人一边抽烟,一边打开话匣子,谈了一个多小时。其间,冯爱倩详细讲述了生活的艰难和摆摊的辛酸。谢高华听得很认真,问得也很仔细。

  冯爱倩离开办公室时,谢高华对她说:“你可以继续摆摊了。如果有人来查,就说是谢书记同意你摆摊的。”

  “当时听到谢书记这句话,我感到十分高兴,瞬间觉得今后的生活有希望了。”冯爱倩走出县委大门时,等候在外面的摆摊经商人员都围了过来。大家惊讶地问:“你怎么没被抓起来呀?”

  “谢书记还给我倒茶让座,怎么会抓我呢!”冯爱倩满面春风。此后,冯爱倩便像以往一样,挑起担子去摆摊卖货,而且吆喝声比以前更大,声音也清脆许多。一连几天,没有人来赶他们。

  对于当年冯爱倩与谢高华的对话,流传着不同版本。有人说,当时谢高华乘车外出,冯爱倩当街拦住了谢高华的汽车。还有人说,在谢高华的办公室里,冯爱倩曾经对着谢高华拍起了桌子。此外,还有人将当街拦住谢高华诉苦的人误说成别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爱倩说:“当时,谢书记是步行外出理发,并没有乘车。我是在他走出理发店的路上,拦住他诉苦的;在谢书记的办公室里,我的情绪有些激动,但并未拍桌子。”

  为何要当街拦住县委书记诉苦?冯爱倩解释说,当时在义乌,像自己这样依靠摆摊养家糊口的个体经营户有数千人。如果不能摆摊,大家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因此,当街拦住县委书记诉苦,既是为了自己,也是想为其他摆摊的人说一句心里话。

  冯爱倩说,在拦街之前,自己一度担心谢高华会很生气、自己会受到处罚,“没想到谢书记很开明,并没有为难我。”

  开放小商品市场:不忘恩不忘本不停步

  冯爱倩走后,谢高华立即指派工作组,对义乌农民生活状况和城里的摆摊者进行调查,还开了多次研讨会。

  “有一次我也去听了,谢书记很有魄力,说这个市场一定要办,义乌人民太苦了。如果要处理我,我就回家卖红薯!”听到这些话,在角落里的冯爱倩偷偷抹眼泪,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1982年9月,义乌县委作出决定:稠城镇和廿三里镇两个小商品市场率先开放!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同年11月,义乌县政府发出《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稠城镇湖清门小百货市场正式开业后,冯爱倩结束了“游击摆摊”生涯,成了一名摊主。而在此后的商海生涯中,由于诚信经营、热心公益,她曾先后担任义乌小商品市场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主任、中国小商品城治保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商品城妇女委员会副主任、义乌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作为第一代经营户,冯爱倩对义乌市场有着深厚感情。看到如今的义乌市场万商云集,冯爱倩感到十分欣慰。她寄语义乌市场新生代经营户:不管义乌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一定要改革不停步、奋斗不终止,同时不忘本。

  冯爱倩与谢高华在工作中有过多次交集。谢高华每次看到冯爱倩,都会热情地喊一声“老妹”,冯爱倩则称谢高华“老哥”。如今,两个人依然保持着联系。每次谢高华回到义乌,都会去冯爱倩家里坐坐。

  “义乌市场能够在全国率先开放,应该感谢谢书记敢于担当的为民情怀,感谢当时义乌县委县政府的积极作为和坚强领导。而最让我自豪的是,自己是义乌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时代亲历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和直接受益者。”冯爱倩说。

编辑: 刘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