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钢生 復元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骨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年,侧重对复杂骨折、骨不愈合、骨结核、骨肿瘤、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骨关节退变、颈椎病、腰腿痛等骨、关节、脊柱疾病的诊治与手术。
●金华市名中医
●义乌市第九批拔尖人才
●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金华市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金华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专业委员会委员
15年前,义乌某建筑工地一名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一只手的大拇指从根部被轧断,肌腱组织、血管神经全部断开。及时手术后,患者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这是义乌成功实施的首例“拇指断指再植”高难度手术。这台手术,由赵钢生主刀。
2011年前后,两次为百岁老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左侧手术时103岁,右侧手术时105岁,术后老人关节康复效果显著,几天后就能下地活动。为百岁高龄老人做髋关节置换,不但在浙中地区尚属首例,国内也很罕见。这个手术也是赵钢生做的。
正当壮年,因为这几例富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高难度手术,赵钢生名声鹊起,一度成了义乌、金华乃至省级主流媒体的报道“常客”。尤其是随着由他主导的几项重大医疗课题的攻克,更是迅速奠定了他在义乌骨科领域的权威地位。
学海无涯,医海无涯:“医生这个职业,要求我们终生学习”
作为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幸运儿,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第一年,赵钢生考上了丽水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义乌县人民医院。
40年漫漫从医路,如今,他已成就不凡:
1982年,义乌县人民医院(义乌市中心医院前身)成立骨科,赵钢生是四个创始人之一,也是当时年龄最小的创始人。目前,他不但是唯一坚持在临床一线的,而且还担任温州医学院的兼职教授。
目前,赵钢生担任着三个骨科专业省级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这三个头衔,他都是义乌市骨科专业的唯一。
这些建树和成就的取得,是他勤奋刻苦学习的结果。“读书到50岁,学习一辈子”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他先后多次进修、学习,其中两次重要的学习,对他一生的医术水平影响巨大,也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骨科专业的真正起步,源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1982年,浙江中医学院开设学习班,全省遴选可造之材。作为年轻、有潜力的骨科医生,赵钢生被选派前往脱产学习一年,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的带教老师是后来担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的肖鲁伟教授。在赵钢生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当时的带教老师,肖鲁伟对他帮助很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关心和照护都无微不至。此后,他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边上班,一边读书,先后多次前往浙江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读书路上不停歇”,同时,他又先后报考攻读了浙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
如果说浙江中医学院为期一年的专业进修是他骨科专业的启蒙,那么,他真正得到专业提升的则是在上海华山医院。
1996年,作为医院的青年才俊,他再次被选派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专业进修。上海华山医院是全国知名医院,骨科力量很强。学习期间,他又遇上了另一个利好:这一年,正好遇到中国医疗行业开始大举对外改革开放,国外一些先进医疗公司和大型医疗设备机构,譬如强生公司等大踏步进入中国,这些大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以及前沿的国际医疗信息。上海地处改革前沿,洋风劲吹。适逢其时,身逢其时,“学”逢其时,他在华山医院骨科如饥似渴,一年顶尖院校、高端医疗的专业学习,他收获颇丰,在这里,学到了骨科专业先进的国内外技术。
学习结束回到义乌,在他的带领下,髓内钉固定技术、支架外固定技术、椎弓根钉技术、关节镜技术、关节置换技术等,一系列前沿的骨科手术先后开展起来。尤其是此后不久成功实施的“断指再植技术”,更是让他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作为一个优质的医疗大平台,上海华山医院为赵钢生一生的骨病研究灌注了丰硕的养分,他至今对华山医院身怀感恩之心,并与“母校”的专家教授保持着深情厚谊和密切的工作联系———他到復元医院短短几个月,呼应患者“邀请国内最好专家”的需求,已经邀请上海华山医院骨科专家夏新雷主任来院实施了数次骨科疑难手术。如今,他还与浙二、华山、长征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和工作关系,手术有需,患者有求,赵钢生主任出面相邀,不管多忙,这些知名专家都会想方设法,远赴邀约。
此外,赵钢生还远涉重洋,先后多次到瑞士、德国、美国等参加学术会议。近年来,他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最新技术,就是参加第69届全美骨科年会时学到的。“新的技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不但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小,而且关节康复快。”谈起那次全美年会的收获,赵钢生非常欣慰,“新技术开展以后,我先后做了数百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没有一例脱位的。”
病人始终是第一位:“病人安心,我才放心”
“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必须要有付出和奉献精神。只有愿意为病人付出的医生,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这是赵钢生长年坚守的职业信条。
赵钢生今年刚好60岁,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或者说,他们那一代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心怀感恩,乐于付出,甘于奉献。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心里念念不忘的是党的关怀和组织的培养。爱岗敬业,踏实勤勉,“付出和奉献精神”贯穿于他们工作与生活的始终。“学校毕业后,从县人民医院到市中心医院,再到復元医院,从医近40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这是时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
谈起“一名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他对儿子的要求。赵钢生的儿子30出头,浙大医学博士毕业,现在浙医二院工作,与他一样,也是一名十分优秀的骨科医生。儿子告诉他,现在的日常生活就是每天6:30出门,晚上没有10点回不了家,忙的时候都快到凌晨了。赵钢生说,这就是一名好医生的日常。
从儿子学医开始,他就不断地对儿子进行熏陶和鼓励:“既然选择了从医,就必须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牺牲小我,奉献他人。这样,如果你能坚持10年20年,大概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了。”其实,这个“好医生”的准则,是赵钢生从医40年的深刻感悟,更是他40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守。
从两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操守———
不管多忙,坚持门诊一线。他给自己的规定是:每周坚持坐两天门诊。
赵钢生现任復元医院骨科主任,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他还是坚持每周两天的门诊,一天专家门诊,一天普通门诊。有人说,像他这样的“大咖”,只要参加一些疑难病历会诊、做一做重大手术指导就可以了,何必这么辛苦地出门诊?赵钢生却不这么认为。
他说:“把好的医疗技术带给老百姓,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是一名医生的天职。再说,我喜欢和病人打交道,既然病人信任我,我就要让他们经常见到我,尽我所能,及时把他们的病情处理好。义乌有句老话叫‘出六进四’,只有付出,心里有病人,病人才会信任你,才敢以生命相托。”
作为科主任,每周一次“大查房”,雷打不动。
周一到周五,赵钢生主任的工作基本上是满负荷的。除了门诊,他要安排好一周的重大手术;召集相关专家、医生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讨论,拟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进行疑难病历讨论;还要上台做手术……若是来个急诊重大手术,哪怕是后半夜,也要随时赶到。但是不管多忙,作为科室主任,他给自己规定的每周一次大查房,雷打不动。因为平时太忙了,他就经常利用本该休息的周末时间去查房,从第1床开始,50多个病人,一个一个都要“面对面”。
他说:“病房里病人多,不同的病人又分在创伤、脊柱、关节等各个组。我不像主管医生那样,时时刻刻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但作为科主任,我一定要对每一个住院病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病人才能安心,我也才能放心。”
对病人用情用心,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手术精益求精,是赵钢生“好医生”标准的最好践行。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从医近40年,赵钢生遇到的骨科疑难病症多如牛毛,他做的高难度手术也不计其数。但,几十年来,即便是早已成为了一名颇有建树的专家教授,至今他依然还保持着一个良好的习惯:每次手术的头天晚上,他都会坐下来翻一翻书本,查一查资料,结合最新的理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再做一次仔细推敲思考。他说:“每一次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次较量,甚至是生死攸关,作为医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对病人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医院负责,对职业负责,对事业负责。”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颈前入路手术,颈后入路手术,断指再植手术……在他科学、规范的管理操持下,三级医院骨科十大技术指标,目前在復元医院已经基本能成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