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林晓燕)“左边这袋是厨房垃圾,右边这两袋装的是旧衣服和废报纸。”昨日(11月27日)上午9点左右,家住义乌通惠门小区的陈阿姨将左边的袋装垃圾扔到楼下的绿色桶内后,又拎着其它两个袋子去喂投“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了。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是文明创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省、市民生实事之一。在市执法局的牵头实施下,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首次进驻浙江,义乌先行先试。通惠门小区是义乌7月份启动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之一。眼下,垃圾分类在通惠门小区已渐渐成为居民的一种习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小区设有“小黄狗”两组,扫描注册达1500多人次。
重引导,党员志愿者带头干
通惠门小区是半封闭式的,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通惠社区立足实际,在稠城街道和执法局的支持、配合下积极行动起来,找准定位,想方设法让更多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通惠社区在职党员、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纷纷包干到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做到了家家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户户知晓垃圾分类知识点。期间,大家冒着酷暑挨家挨户上门分发宣传折页,与业主、承租户签订承诺书,努力将垃圾分类知识覆盖到整个小区,并引导和帮助用户注册使用“小黄狗”。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该小区的顺利开展,通惠社区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新的垃圾桶40组共80余只,并在每组垃圾桶边上配上垃圾分类宣传牌。截至目前,社区共分发垃圾分类折页2000余份,签订承诺书800余份,积极营造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抓源头,按户分袋促习惯养成
为了让小区居民能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抓源头”成为关键。
通惠社区为小区每户都配备了两种颜色的垃圾袋各90只,并在每只垃圾袋上都注明了相应的房号。标上房号后,哪一户人家扔的垃圾,分类情况怎么样就一目了然了。社区还为业主分发了环保袋,提倡小区住户将可回收的垃圾投入“小黄狗”便于资源再利用。
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一些住户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了,投到下面垃圾桶时还是混装。为做好引导和提醒工作,除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各领一块“责任田”外,还选出楼幢长,每周一次对自己楼幢的垃圾分类进行检查。同时,专门成立由物业公司、通惠门小区党员、楼幢长等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定时定岗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并在垃圾桶旁进行二次分拣,以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采访中,一位正拿着工具在垃圾桶边忙分拣的志愿者直言,不分好就投的现象现在还是有的,不过和之前相比,明显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