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记忆中的义乌师范,近半个世纪风雨沧桑……

发布时间: 2018-11-30 10:54:23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王曙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一口井、一片建筑、一座学校、一条老街……都能讲出一段故事,它们是地方特有的物质文化和遗产,也是我们独有的城市记忆。

  义乌师范学校便是如此,它创建于1956年8月,曾矗立于美丽的绣湖之畔近半个世纪。学校办了又停,停了又办,办后又撤并。几经曲折,几多艰辛,经受了几番风雨洗礼,亦是义乌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个缩影。

  学校创办初期困难可想而知

  记忆中,义乌师范学校坐落在稠城绣湖旁,是原树国中学的旧址(该校后迁往义亭),与大安寺塔遥遥相望。据老义乌人回忆,1956年办学初期,义乌师范办学条件简陋,校址虽说是树国中学的旧址,实际上即为当时的陈氏宗祠,主体建筑是宋代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后裔的祠堂,系二井三进的结构。

  学校创办初期,困难可想而知。29位从各地抽调的教职员工和300名初中毕业的学生,挤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餐厅屋顶则用箬篷搭建而成。体育课要借用义乌中学的操场,晨练则绕着绣湖跑。

  次年,浦江初师、诸暨初师、兰溪速师并入义乌师范,新增260名学生,分编为5个普师班。尔后学校班级不断增加,办学规模愈发扩大。时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招生形势依然乐观。1960年秋季,学校规模曾发展到21个班级,在校学生达1027人,有教职员工55人。

  那时候学校非常注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还积极勤工俭学,开展增产节约、大种蔬菜等活动。1959年9月就读该校、后任义乌师范副校长的施章贤至今记忆犹新:“学校师生吃的蔬菜基本靠学生种植,还建立了养猪场,饲养毛猪170余头。1960—1961年我们学习之余,还到义乌江挑沙,赴浦江山区背木头,参与建造教室8个和一幢900平方米的餐厅,既为学校节约大量资金,改善了生活和办学条件,又增强了劳动观念,锻炼了意志品质。”

  可时过6年,义乌师范学校根据省委关于学校调整的指示精神,于1962年9月停办。当年275名毕业生仅有77人分配了工作,其余同学都为“承担”国家困难,回乡支农;二年级部分学生则转入金华师范继续学习。

  庆幸的是,在这之前的两年时间里,学校相继有14个班、共700名学生毕业,赴我省建德、开化、遂昌、缙云、诸暨及本地等16个县任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落后山区的小学。另有百余名学生提前到农村小学代课,肩负起培养农家子弟的重任。

  改革开放后迎来快速发展期

  1978年,我国改革之风频吹,教育得以复兴。当年7月,义乌师范学校在绣湖之畔的原址重建,“停办16年的义乌师范恢复了!”

  还是这个校区,还是这片热土。同年10月,义乌师范学校面向金华地区招收高中毕业生300人,学制两年,分设6个班。于是,各县市高中学子纷至沓来。学校还决定:802班55名学生选修英语,使用电大英语教材,并与“电大义乌工作站”挂钩。

  第二年、第三年……义乌师范学校借改革的春风,继续面向金华各县市招收高中毕业生,后招生范围扩至中小学民办教师。接着,两年毕业的义乌师范学生,分配到金华地区各县的小学教育第一线;有的为支援文化落后山区,远赴开化、常山、江山等县任教。

  1985年,是义乌师范学校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年,在党中央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第二年8月,还特地邀请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严济慈题写了这八字校风,并放大刻写在校园的醒目处,时时激励师生们奋发努力,积极向上。

  从80年代中期,义乌师范学校全面发展多形式的师范教育,教学点和函授教育工作铺开:重建义乌师范函授部,承担浦江、永康等五县市中师函授教育工作;设立义乌师范东阳教学点,民办教师、民师生、代课教师等招生和培养齐头并进;同时加大对内蒙代培生的培养力度。

  记忆中,义乌师范学校白天、夜晚的教室灯光,是几乎都亮着的。课外活动,音乐、书法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频繁,“每周一歌”歌声嘹亮,钢琴、手风琴琴声悠扬;歌咏赛、舞会、文艺晚会,以及美术和书法的表演、展出,一个接一个;每逢重大活动,文艺宣传队上街宣传演出……学校音、体、美教育全面发展,为义乌市的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时光荏苒,1998年12月,根据上级决定,义乌师范与金华师范合并,并轨加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师范分院,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这里走出了多少建设英才

  义乌师范学校名称虽已不在,但它的辉煌历史却镌刻着义乌曾经的记忆,传承着这座城市深厚的文脉。

  翻开沉甸甸的义乌师范学校校志,我们发现了一串串熟悉的名字:马逸芳、朱桂香、黄关汉、吴林森、陈薛萍、郭春芳、杜建芳、方蕾、宋兴明、杨凯明……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有不少学生成为全国和省的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及省“春蚕奖”、省教坛新秀获得者;有的则担任了省、市各级领导干部……

  我熟知的马逸芳老师,1961年7月毕业于义乌师范,是我岳母的学生,又与我母亲系多年的同事。据岳母罗善勤生前回忆,马逸芳老师在学校读书时就善于学习、乐于助人。当时正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马逸芳省吃俭用,忘我学习,有时徒步几小时从东阳老家走到学校,放下行李就扎进书堆里,或投身生产劳动当中。她工作后取得教书育人的成绩,获得省和全国各项荣誉,与母校长期立德育人、重视综合素养及教师技能的培养、训练是分不开的。

  历时半个世纪,义乌师范学校为国家造就了12800余名各类建设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义师的发展,展示着一代又一代师范人的艰辛与光荣;义师的发展,继承着一代又一代师范人的壮志与豪情。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