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法律援助志愿者开展工会维权巡回受理活动
中国义乌网12月1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金花)摊上难事怎么办?身患大病怎么办?工资拿不到手怎么办?
每当遇到这些事,义乌的职工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娘家人”———市总工会。
这份沉甸甸的信赖,是对市总工会心系职工、忠于职责、担当作为、工会组织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最好回报。
一直以来,义乌工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切入点,在服务大局中彰显出工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多项工作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在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激荡起凝心聚力、开拓进取的时代强音。
以人为本,维权彰显“义乌温度”
每天,总有一些职工穿过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愁眉苦脸地走进义乌市总工会寻求帮助。每次,工作人员总是贴心安慰,耐心解释,认真细致地提供一站式服务。
“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义乌工会组织始终陪伴在职工身边,为职工争取更多的权益,忧职工之所忧,想职工之所想。
2000年10月,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工会维权的专职机构———义乌市职工法律维权协会(现为职工服务中心),并创造性地推出工会社会化维权举措。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来义考察时,充分肯定了义乌市总工会社会化维权的做法。
这些年,职工的诉求由单纯的讨薪、工伤处理等,逐渐转变为劳动纠纷调处、加班费争取、五险一金补缴等多元化内容,也为工会维权工作带来挑战。为此,市总工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关注职工权益诉求,将维权重点从劳动经济权益向多种权益转变;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志愿者队伍,出台《义乌市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实施办法(试行)》;打造劳动纠纷巡回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庭审旁听等品牌……
在处理纠纷中,市总工会注重源头维权、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宣传。如注重源头维权方面,及时提出涉及工会、职工的议案和提案,在职工就业、收入分配、福利、教育、社保等职工关注的问题上,反映职工诉求和工会主张;注重事前预防方面,在14个镇街建立职工服务站,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建立职工服务点,并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预警机制规范化单位150余家。
2015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共受理各类劳资纠纷投诉1760起,成功调处1674起,成功率为95.1%。通过这一套全面的维权体系,促进了维权工作,调处了大量劳资纠纷,缓解了劳资矛盾,起了很好的“减压器”作用,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义乌工会维权工作得到了职工群众的充分肯定,外地人员愿意来义乌就业、创业,推动了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
锐意进取,改革增添“工会活力”
工会改革是为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从体制机制入手,祛除原有之弊,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自我革新增强工会工作活力。义乌是全省工会改革试点县(市)之一,自启动改革以来,市总工会围绕工会维权、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活动阵地建设、网上工会等,切实推动工会改革落地。
面对量大面广的企业和职工,市总工会推广苏溪试点模式,各镇街根据企业分布情况划分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片区工委”,为辖区企业职工提供政策咨询、职工培训、技能竞赛、技术创新、纠纷调处、困难帮扶等一系列服务。目前,义乌14个镇街已成立34个片区工委。
2017年6月19日,《工人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义乌推行镇街总工会片区工委建设的经验,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厉志海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宣传推广。
为建好基层工会“桥头堡”,市总工会改革传统的工会干部配备方式,通过“上挂下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化工会工作者等方式,加强镇街工会工作的力量;根据“六有”标准,相应配备了办公场地和职工服务场所,健全工会干部值班制度;同时通过推行“清单式”建会、开展“星级工会”创建等,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激发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
全面优化市总工会领导班子结构,力推工会干部专、挂、兼三结合模式,从先进模范人物、基层一线代表人士、行业领域领头人中,遴选市总工会兼职委员10名,其中挂、兼职副主席3名,兼职常委3名。基层一线人员在市总工会常委会中的比例达37%,在市总工会委员会中达43%。
改革工会运行机制,是市总工会服务职工的一大新举措。从去年7月1日开始,市职工服务中心每天中午提前半小时上班、双休日和节假日正常上班,方便职工办事;各职工活动阵地双休日和节假日正常开放,工作日延迟到晚上9时结束;网上服务窗口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职工网上咨询和投诉。同时,建立健全市总工会机关干部联系企业和特困职工制度,每个机关干部分别联系3家非公企业、1名困难职工,每季度走访联系点不少于1次,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职工意见,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在构建职工文化阵地网络方面,市总工会也进行了探索创新,如盘活资金,打造市职工活动中心和市职工众创空间两大“示范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市的区域职工活动中心,目前已建立区域职工活动阵地43个;通过培育“竞赛文化”、营造“关爱文化”、打造“五一文化”,塑造文化品牌;通过设置新板块、增添新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把“义乌工会”微信公众号打造成工会信息发布和民生服务的平台。
春风化雨,服务润泽“职工心田”
城西街道桥头村有一名10岁的自闭症男孩,无法正常上学,需要家人陪读。这样一来,其父不能安心上班,母亲也不能好好干农活,再加上看病开支大,家里十分困难。市总工会了解情况后,及时给他们申请了特困,并多次与心理咨询师上门帮扶,还召集一批志愿者轮流上门服务。
这是义乌工会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实行精准帮扶的一个缩影。
“不让一个困难职工掉队”。义乌工会帮扶救助工作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有力———加强困难职工档案分层管理,建立健全帮扶救助对象联审机制;发放“送温暖”慰问金,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发放特困职工家庭补助金;开展“金秋助学”“大病重病”救助……
在体现“娘家人”关爱上,义乌工会还大力推进职工服务普惠化,如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为职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简化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给付申请报销程序,在全市14个镇街设置代办点,方便职工报销;加大一线职工疗休养力度,改变组团模式,并推出3条对口支援县疗休养线路;关爱职工心理健康,建设“心灵港湾工作室”50家,“妈咪暖心小屋”54家;开展“送清凉”活动,每年慰问5000余名奋战在高温一线的职工……
义乌工会深化服务还体现在助力全市中心工作上。为助推义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专门成立市总工会志愿者服务大队,下辖6个分队。340余名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类爱心公益活动,助力义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打造一批优质、高效的“精品工程”,5年来,市总工会共推动52个重大项目开展立功竞赛,带动20万名职工参与技术服务、技术攻关,职工参与率达80%。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市总工会同样做得有声有色,如加强职工疗休养(活动)基地建设,建设职工疗休养(活动)基地22家,并积极开展职工疗休养基地推介活动,引导更多的职工到义乌乡村疗休养、消费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