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义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巡礼

发布时间: 2018-12-18 14:39:4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黄夏萍 吴建东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2011年7月,义乌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市”,同时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从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到生态市建设,再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构建“大环保”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10年来,义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美乡村、绿色城镇、清洁水源、清新空气、洁净土壤、森林义乌、绿色创建……一项项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换来的不仅是张张“耀眼”的成绩单,更多的是“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

  三大攻坚战鼓擂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些年来,义乌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碧水、蓝天、净土清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同步打响,绿水青山蓄积的生态优势逐步显现,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逐年提高(从2013年的53.12分大幅提升至2018年的80分以上)。

  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54万吨),建设配套污水管网2470公里,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力推进雨污合流整治,实现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全覆盖;全面整治提升230.7公里黑臭河,成功创建“清三河”达标市(县);出台污水处理厂、农村、城镇污水等源头治理系列“义乌标准”以及《义乌市河长制工作规程》等8项机制制度,常态化长效推进治水工作。2018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两个“水十条”国控断面、三个省控断面、三个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2016、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

  努力打赢“蓝天保卫战”。近年来,义乌先后实施“清洁空气”“每微必争”等攻坚行动,相继打出“控煤、降尘、治气、禁烟”等系列组合拳,先后完成一大批治理改造任务,全市累计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1900余台,黄标车26239辆,实现10蒸吨/小时以下锅炉和黄标车全面“清零”。2017年市区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6%,比基准年2013年的58.4%上升27.6个百分点;PM2.5

  年均浓度为38μg/●,比基准年2013年的66μg/●下降42.4%,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6.4个百分点。2018年1—11月,市区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更是提升至91.6%,PM2.5平均浓度降至34μg/●,“蓝天白云”越来越常态化。

  持续打好“净土清废战”。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突破口,开展垃圾综合整治,投资8700万元建成太阳能垃圾房330座、机器处理站17座;投资16亿元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执行欧盟2000/76/EC烟气排放标准限值,城镇生活垃圾实现100%无害化处理;投资4亿元,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和污泥干化焚烧项目,促进餐厨垃圾和固体废物集中安全利用处置。

  “两山”理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年来,义乌坚持优美环境养护绿水青山、做实项目转化绿水青山、惠及民生共享绿水青山,先后在2007年和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201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级市)。

  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5%提升到50.8%,人均绿地面积由原来的9.7平方米提升到13平方米。全市6个镇100%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另有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省级以上绿色单位近百家。

  强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以打造“和美乡村”为载体,创新项目投入机制,全面推进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组织实施工程166个,成功创建成为全省首批“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并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佛堂镇)。

  培育浓厚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打造“义乌环保”微信新名片,开设生态环保专题讲座;成立由1300余名社会人士组成的民间环保组织“建设美丽义乌促进会”,成员广泛投身于环境整治和“美丽义乌”建设中,每周开展义务监督,累计行程10万多公里,成为义乌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地图”和“瞭望塔”;成立“义乌世界商人之家”,组织驻义外商开展环保公益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向更广领域延伸,展现国际化特征。

  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10年来,义乌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见效。推动全部环保事项网上办理,实现“零跑”;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此项工作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做典型发言;2018年继续减事项减材料,在全省率先实施环评审批“代办制+承诺制”改革,实现“审批时间再压缩、办理费用再削减、服务质量再提升”。

  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创新总量配置制度,以及排污权市场化、差别化配置等制度,形成“义乌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化资源要素改革,出台服务招商引资“十条”意见,为“吉利”“华灿”等重大招商项目提供要素支撑;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和县级流域水质双向生态补偿考核机制,发放镇街生态补偿资金1.33亿元;完善排污权、用能权、水资源许可权制度,实施环境资源差别化配置机制,建立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确权办法;创新公检法环“侦捕诉审”无缝对接联动机制,使环境监管执法更为严密、高效、专业。

  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出台《2017年义乌市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为“五水共治”、环保节能等绿色产业提供29.8亿元的信贷支持,压缩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行业贷款7.6亿元,投放排污权抵押贷款7000万元,进一步助推绿色产业发展。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