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让小城市更加“宜居”
“让手提背包、行走在半路、进不了上海北京又不甘心回到农村半山腰老家的人,停在这里。”说起龙港镇的定位,温州市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这样介绍。龙港镇在1984年建镇之初,只是一片滩涂地,仅有5个小渔村、8000多人口,硬是不依赖国家投资,靠农民自身力量,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现在人口发展到44万人左右,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26.9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780元,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县,镇里商业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到位。
小城市是城乡连接体。本次调研中,浙江城乡差异小、公共服务完善,成为调研组关注的亮点。
店口镇提供包括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维权、基本生活保障等八个方面公共服务,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义务制教育。新店口人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政府教育保障体系,在本地就学超过半数;新店口人在“爱心门诊”每次医药费不超过50元,超出部分由政府支付、大病住院,“新店口人”与店口本地人一样享受60%的报销额;购房还有进城购房补助。
而杭州的“梦想小镇”,让调研组看到新建设的特色小镇具备的高品位。这里的办公楼掩映在花木丛中,青砖和原木建筑大气精致。在浙江,每一个特色小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至少要达到3A级景区标准,将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在一起。良好的环境和配套,让特色小镇摆脱了“小地方引不到人才”的尴尬,“国千”人才、海归人员、年轻创业者,都争先入住。
唯有宜居,才能让小城市留得住人。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介绍,应为县、镇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城乡统筹,更需注重软件建设,比如农村医疗卫生、养老政策都需倾斜,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黄寿龙深有体会地说,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的方向符合当下国情,第一代农民工到城市务工,下一代却拿不到户口——留下不安心,回家不甘心。因此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能有效解决这个矛盾,把外来务工者就地城镇化。
城乡统筹,让小城市更加“宜居”
“让手提背包、行走在半路、进不了上海北京又不甘心回到农村半山腰老家的人,停在这里。”说起龙港镇的定位,温州市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这样介绍。龙港镇在1984年建镇之初,只是一片滩涂地,仅有5个小渔村、8000多人口,硬是不依赖国家投资,靠农民自身力量,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现在人口发展到44万人左右,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26.9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780元,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县,镇里商业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到位。
小城市是城乡连接体。本次调研中,浙江城乡差异小、公共服务完善,成为调研组关注的亮点。
店口镇提供包括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维权、基本生活保障等八个方面公共服务,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义务制教育。新店口人子女就学问题纳入政府教育保障体系,在本地就学超过半数;新店口人在“爱心门诊”每次医药费不超过50元,超出部分由政府支付、大病住院,“新店口人”与店口本地人一样享受60%的报销额;购房还有进城购房补助。
而杭州的“梦想小镇”,让调研组看到新建设的特色小镇具备的高品位。这里的办公楼掩映在花木丛中,青砖和原木建筑大气精致。在浙江,每一个特色小镇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至少要达到3A级景区标准,将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在一起。良好的环境和配套,让特色小镇摆脱了“小地方引不到人才”的尴尬,“国千”人才、海归人员、年轻创业者,都争先入住。
唯有宜居,才能让小城市留得住人。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晓端介绍,应为县、镇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城乡统筹,更需注重软件建设,比如农村医疗卫生、养老政策都需倾斜,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黄寿龙深有体会地说,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的方向符合当下国情,第一代农民工到城市务工,下一代却拿不到户口——留下不安心,回家不甘心。因此国家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能有效解决这个矛盾,把外来务工者就地城镇化。
创新体制,破解“大人穿小孩衣服”
小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发展带来的矛盾也不容回避。在龙港镇的座谈会上,“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被尖锐地提了出来,当地强烈呼吁,能否用“镇改市”解决自身“成长的烦恼”。
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确定龙港镇为全国两个镇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一,探索建立职能分工合理、行政层级优化、管理机构精简、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公共服务改善、治理能力提升的新型设市模式。调研组了解到,到目前尽管探索有了一定成绩,但转型中的困难和限制束缚住了快速发展的手脚——财政结算制度、人事任免权、规划权等权限难以向镇开放,一系列行政管理体制都与城市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调研中,其它城市也提出了相似问题。比如义乌市,由于目前城市建设规模、用地指标、机构编制等按行政级别而不是依据城市实际发展程度和承载力分配,重要资源配置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城区绿地712公顷,市政道路263.5公里,市政处最低需配备管理人员460人,目前编制仅40人,不足1/10;小商品城的蓬勃发展,给义乌带来了130万外来人口,医疗、教育、交通、社会保障……这些公共资源仅靠县域资源已经难以充分供给。
“可以说,要破除‘镇级的体制,县级的工作量,市级的要求’,‘大人穿小孩衣服’的尴尬,制度突破已经迫在眉睫。”黄寿龙说,目前来看,发展小城镇有三条路:一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强镇扩权,但这难以解决根本性的行政管理权;二是区划调整,但脱离了文化、经济等的有机融合,容易存在“后遗症”;第三是用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方法打造小城市,先行先试,允许小城市承担一些管理职能。这些制度突破,很多需依靠顶层设计,需要从上到下进行改革。
“培育中小城市建设发展,首先要拿出顶层设计,从国家到地方制定相关标准,创新体制、机制,为城镇化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依据,切忌‘一刀切’。”陈昌智认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一要有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二要解放思想,有思路、有规划,中央层面要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的规模和标准;三要从实际出发,对于规模、影响、产值已经具有城市特征、达到城市标准的县、大镇、特色小镇、一些特色区等,实行改革扩权,突破制度瓶颈,理顺体制机制。浙江创新试点,为地区发展和国家政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