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15日讯(记者 罗德慧 编辑 童晓)消费是提升经济发展和效益的重要驱动力,对消费品和服务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体现。义乌是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如何让市民和远道而来的客商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自2017年启动“放心消费在义乌”行动以来,义乌真的蛮拼的。
一年多来,义乌共处理投诉举报咨询102495宗,处理率达99.47%,为消费者免受经济损失674.52万元;创建省级示范型放心商店664家、放心网店270家、放心餐饮81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212家,创建金华市放心消费示范单位3168家。
“信用义乌”建设筑牢基石
信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据了解,目前义乌已建成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已有效归集58个政府部门、104家金融机构的1550项信用数据,形成覆盖45万法人和其他组织、225万自然人超过2.5亿条记录的多维信用数据库。针对义乌电商发展特质,创新开展电商信用档案建设,共收集了11.7万户电商主体在各大平台的信用信息,实现线上线下信用相通。
依托信用大数据,义乌对信用进行了精细化评价,实现了个人和企业都有对应的信用分,并配套制定社会法人、个人联合奖惩办法,明确对不同等级(分数)的主体实施联合奖惩的事项、环节和措施。
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突出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信用数据收集、分析、应用、发布,推出相应信用应用项目,促使个人和法人自觉自律。同时针对义乌外商多、外贸企业多的特点,将9300余家外贸公司及外商纳入诚信监督,实现信用建设外延化。
四大领域实现“放心消费”全覆盖
在义乌之心、新光汇、万达等商业综合体,“无理由退货”和“可视厨房已经成了标配。“无理由退货期限最低为7天,部分企业达到了60天,可视厨房让‘操作加工可视、食品安全可感’更直观,这些让消费者实实在在享受到购物的安心和便利。”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商业综合体和大型商超,在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3253”市场监管模式的建立和外籍调解员的成立,使得消费者满意度从成立之初的89%上升至目前的98.5%。
为了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舒心放心,义乌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消费的“牛鼻子”工程。一方面依托市场准入“批批检”和开放快检室,实现快速检测体系全覆盖;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并通过一个门禁关、一杆溯源秤、一张卖方卡、一个二维码,实现智慧溯源体系全覆盖。全链条的农贸市场管理机制、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管理机制、全过程的闭环处置机制和全方位的信息公示机制,让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安全得到了切实守护。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除了义乌城区的各大商圈和市场,在乡村和网店购物也越来越放心。一年多来,以商圈、市场、乡村、网店四大领域为抓手,“放心消费在义乌”实现了全面覆盖。
围绕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义乌打造了10个放心消费示范区,涵盖10个镇街,106个自然村。通过成立景区消费维权站、组建消费维权义工队、基层放心消费线上监管等方式,把消费维权关口前移,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实现消费投诉第一时间化解。
义乌首创“放心消费进微商”活动,在微商集聚的江北下朱村启动“放心消费进微商”工作试点,成立了微商消费维权服务站,通过行业监督、成员自律的力量开展消费调解活动。通过开设经营者始业教育课程,提升网络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意识,围绕“红盾网剑”行动,相继开展“借风”“排雷”“护苗”“清源”专项行动,共立案查处网络案件478起,移送公安机关15起,进一步净化了网络消费环境。
五项机制为“放心消费”提供保障
如果说,商圈、市场、乡村、网店四大领域“放心消费”是一张严实的网,那么五项机制的建立,则为这张“放心消费网”提供了保障。
除了建立社会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外,通过成立食品安全培训学校、开设中小学消费安全课程、将“12315”“12365”“12331”等举报热线统一并线到义乌市民热线“96150”平台、制定了“315”投诉举报标准化处置工作指南等方式,义乌建立了消费教育引导机制和消费投诉处理机制,在传递消费知识的同时畅通消费者诉求表达、矛盾化解和权益维护渠道。
在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消费者在消费时出现商品质量问题,通过溯源管理体系认证后,由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进行先行赔付。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先行赔付制度的建立,让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与此同时,“神秘买样团”等网络监督生力军和融媒体宣传新模式的舆论引导和社会共治机制也让“放心消费”生态更加和谐。
2019年,义乌将继续深化“放心消费在义乌”行动,关注消费领域的重点突出问题,强化消费维权监管执法力度,规范治理社会关切的系统性、行业性、新型性消费侵权现象,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内容和途径,加强消费教育引导,以“信用义乌”建设为基础,通过部门协作、商家参与、社会监督,让“放心消费”成为“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