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景美人和气象新 义乌佛堂镇后力山村和美乡村建设侧记

发布时间: 2019-05-01 08:46:3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吴建东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5月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吴建东)垃圾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文化礼堂成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园地,居家养老让村里的老人们其乐融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佛堂镇后力山村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三农”崭新诗篇,通过环境治理、发展乡村经济、深耕文化等路径,让村庄更加美丽、农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安康。

  垃圾分类,让乡村焕发“新颜”

  后力山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整齐地摆放着黑绿两种颜色的垃圾桶,上面分别标注着“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字样,实行垃圾分类投放。

  “我们村去年3月起,就着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后力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正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垃圾分类不但能起到环保节能、资源再回收的作用,也有利于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现在,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了,大家对垃圾分类都很认可,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做好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村委委员王锦告诉记者。

  如今,后力山村精细谋划、科学部署,以试点撬动垃圾分类全覆盖,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在农村区域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不断探索形成“四定四化”长效治理机制,实行定户分类、定点投放、定人收集、定车运输,形成覆盖全域化、治理生态化、运作常态化、管理科学化。

  文化礼堂,家门口的文化乐土

  从村口沿着洁净的环村小路行进,不过两三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后力山村文化礼堂。

  “向善崇学立德树人延金谷文脉,心诚怀宽思孝追远承王氏古风。”牌坊上一副工整的对联十分醒目。王春正告诉记者,这副对联不仅记载了后力山村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归纳总结了后力山人世代传承的优秀品质。

  清道光年间,后人在此建造起象征宗族兴盛繁荣的王氏宗祠。文化礼堂便是在“王氏宗祠”的基础上改建的。

  历经风雨洗礼,王氏宗祠曾一度失修。2007年,后力山村有识之士出资160多万元,重修宗祠。经改造提升,如今的王氏宗祠已成为集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自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这里月月活动不断,季季好戏连台,已成为老百姓的文化乐土。

  居家养老,老人们的精神乐园

  清炒小白菜、春笋炒腊肉、丝瓜炒鸡蛋、排骨烧冬瓜……10余张小方桌,30余位老人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爽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嚼着刚从田间地头采摘后烹饪的新鲜蔬菜,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后力山村,年轻人大都外出经商或者务工,老人们则在村里安享晚年。今年85岁的村民何福玉说,自从村里五六年前办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他们老两口就成为了这里的“常客”。“村里的饭菜好吃,碗筷也干净,在这里就餐,我们大家都感到满意!”在何福玉看来,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光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难问题,还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大家经常聚在一块聊聊天拉拉家常,日子过得挺舒心。“中餐、晚餐,我们都在这里吃,每人每天只要花4元钱,吃得饱也吃得好。这样的好日子,真的很幸福!”年近九旬的村民王兆献眯着眼睛乐呵呵地说。

  村委主任王理军告诉记者,目前,在后力山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只要交120元伙食费,不足的部分由镇里和村里解决,低保和孤寡老人则完全免费。

  

【专题】绘就义乌和美乡村新画卷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