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互融互商促团结 义乌长春社区创新治理见成效

发布时间: 2019-05-06 10:04:30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何欣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5月6日讯(商报记者 何欣)走进福田街道长春社区居民委员会,最引人注目的是社区调解室门口的两块牌子,上面分别用汉字和维吾尔文写着“福田街道新疆籍少数民族服务站”。福田街道有流动人口约14万人,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同胞613人,辖区内有新疆同胞开设的餐厅26家、外贸公司27家。随着新疆籍少数民族同胞数量的快速增加,福田街道长春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日常社会服务治理创新。

  设“服务站”促民族和谐

  近年来,为让新疆少数民族同胞能够“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能致富”,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长春社区紧密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发动新疆同胞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努力形成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2017年4月,在福田街道和相关部门支持下,长春社区在浙江省内率先成立了新疆少数民族服务站和联络室,聘请4名新疆籍同胞为服务站工作人员,同时请7名新疆热心人士担任联络室志愿者,探索具有义乌特色的“综合治理+团队服务”的少数民族治理服务之路。

  阿迪力江是服务站工作人员之一,新疆同胞亲切地称他为“阿迪力大哥”,服务站初创时,他与其他几位新疆籍伙伴积极配合社区工作,热心地当起了服务站的“服务员”。据阿迪力江介绍,服务站的工作主要是将少数民族同胞反映的各类困难、问题记录在册,然后与社区、街道和市有关部门主动沟通,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许多刚来义乌的新疆同胞汉语说得不流利,阿迪力江与其他几位新疆籍工作人员就帮他们找工作、找房子,有时还帮忙讨薪。同时,服务站还为辖区内少数民族同胞专门举办汉语培训班,帮助他们提升语言交流水平。自服务站成立以来,长春社区依托这个站点,不定期地举办教育讲座、消防培训等,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热烈欢迎。

  为了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不少新疆同胞通过服务站申请了义工证,每周日下午到市儿童福利院照顾残疾儿童,带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帮忙打扫卫生。逢年过节,服务站的新疆籍工作人员还上门慰问当地的贫困户,自费为贫困家庭送上米、油、现金等。

  去年5月,内地涉疆服务治理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我市举行,中央统战部、新疆办相关领导亲临长春社区,听取完情况汇报后,他们对长春社区打造社区民族和谐“品牌”的举措给予高度评价。

  创新方法解决治理难题

  长春社区的餐饮行业十分繁荣,但是随之而来的油污排放问题日益突出。2016年9月,长春社区启动了长春六街屋顶雨污分流一期试点改造工程。施工期间,社区党委书记王伟平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餐饮污水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打开污水井,往往会发现里面沉积了厚厚的油块,餐饮店聚集区的管道每月都因为堵塞需要疏通一两次。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王伟平凭借二十余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实践,结合环保部门的要求,构想出餐饮污水预处理设施“隔油池”。经过设计、模拟、试验,第一个“隔油池”诞生了,优异的隔油效果让构想成为现实,也受到饱受管道堵塞之苦的餐饮业经营户的欢迎。

  但是,在推行初期,辖区内部分餐饮业经营户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造“隔油池”。因为建一个“隔油池”,按市场行情造价要4000元至5000元,即使和雨污改造施工方商量以成本价顺带做也需要每个3600元。为此,经营户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赞成一部分抗拒。为了解决推广难题,社区先以长春六街的15家餐饮店为试点,同时召集社区党员组建5个攻坚小组,全方位地开展入户走访,做思想工作。一个月时间,依靠试点的样板效应和党员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辖区内154家餐饮单位共筹集70余万元资金,“隔油池”建设全面铺开,由此改变了长春社区餐饮行业“脏乱差”的局面。

  “隔油池”成了远近闻名的治污法宝,成为餐饮行业开业标准之一在全市推广,长春社区也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和“六小行业”整治方面提炼出“长春经验”,近两年来接待了省内外各级考察团50余次的调研和学习。今年3月,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带队调研我市的“五水共治”工作,参观完长春社区的“隔油池”参观点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