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21日讯(通讯员 韦悦 商报记者 卢丽珍)行走在乡野,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村文化礼堂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盆景到风景,已成为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把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田。
近年来,城西街道在文化礼堂建设方面不断“自我加压“,一座座文化礼堂在城西土地上悄然生长,让百姓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推进建设,推升百姓幸福值
文化如水,润泽城西;礼堂有形,矗立乡间。
“文化礼堂是离百姓最近的精神家园,建设好礼堂能增加百姓幸福感,提升百姓生活幸福值。”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城西街道是文化富矿,民间高手藏龙卧虎,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好比启动一台台“挖矿机”,一边挖掘各村、社区文化宝藏,一边发动各路民间高手参与其中,一举多得。
有了清晰的建设目标,城西街道将建设任务做成清单,梳理出一整套工作方法———每个文化礼堂一张创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人员、任务、计划、时间节点,专人负责联系督办推进。由街道文化站牵头,联合相关职能科室,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建设、招标、设计一条龙服务。
百姓舞台,百姓当家。城西街道首次在文化礼堂管理员队伍建设中实行聘任制,每年根据礼堂运行情况,对文化礼堂管理员实施考核,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业务知识水平。此举极大调动了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建管用育”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百姓舞台,百姓做主。“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邀请村内‘五老队伍’、乡贤、文化辅导员等参与文化礼堂创建。”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搭建起来的舞台更接地气,完全是根据本村需求“量身打造”的村民幸福根据地。
丰富内容,丰满百姓精神家园
礼堂建好了,舞台搭好了,“戏”要怎么唱,才能唱进百姓心里?
“以后即使奔波他乡,只要回到文化礼堂,仍可寻到自己在故土的根。”在城西街道流下村,一位村民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
“流下村民风古朴,崇尚孝义治家,村内至今还流传着乾隆时期的本邑乡绅楼景明,为了圆70岁老母亲游杭州西湖梦,建造‘小西湖’的故事。”走进这座由古民居改建而来的文化礼堂,古朴清冽的气息扑面而来,孝形标语,孝义讲堂……浓浓的“孝”元素扑面而来。
“文化礼堂是开放多元、丰富精彩的舞台,是各种文化活动汇聚,用大白话讲好时代故事的舞台,丰富了百姓生活。”城西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如分水塘以文化礼堂为阵地组建志愿者联盟,后叶村每周开展小年书法培训,何斯路开展“晨读活动”……还有,益公山文化礼堂将樊登读书会、四点半学堂、村慈善会、村史展、党员活动室、小型电影院等功能进行集合,通过建设文化礼堂让村庄凝心聚力,民风村貌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嬗变。
截至目前,城西街道已建成文化礼堂17个,其中五星级文化礼堂1个,三星级文化礼堂6个,今年新启动建设6个。届时,婺剧、越剧等传统戏剧,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画画、读书、歌舞、烘焙、插花等各类新兴文化活动,都有了全新的平台。
如今,城西的老百姓看节目不出村,上舞台不出街道,在家门口就能热热闹闹地过好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