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婺剧团:根植本土文化 创新中谋发展

发布时间: 2019-09-02 09:21:53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王志坚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婺剧团在排演新剧。

  婺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剧种之一,自明中叶义乌腔起始,已有400多年历史,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2008年6月7日,婺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义乌婺剧团成立于1955年,其前身是金华徽班徐乐舞台。徐乐舞台创办于1949年,1953年4月流入江西玉山落户,定名为江西玉山婺剧团。1955年5月,该团到义乌演出,遂在义乌登记,改名为义乌婺剧团,当时有演职员49人。

  2012年10月,义乌婺剧团和义乌剧院合并,成立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近年来,义乌婺剧团积极配合义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秉承为普通百姓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营造祥和欢乐氛围的理念,长期年均演出达200场以上,深受观众好评,先后被评为华东二省一市“重合同守信誉”演出单位、浙江省文化厅“送戏下乡先进单位”、义乌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义乌市劳动模范集体、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鉴于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对婺剧艺术传承、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作的贡献,两次受义乌市人民政府集体记功表彰。

  鼎盛时常演剧目有90余本

  “义乌婺剧包含的高腔、昆腔、徽戏、乱弹、滩簧、时调六种声腔,除了义乌腔是产生于义乌,其余几种声腔都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义乌的,其中部分适应了义乌百姓的文化生活需求,保留传承至今。”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金伟忠介绍,1955年至1965年,是义乌婺剧团的鼎盛期,演出十分活跃,常演的传统大戏有《白门楼》《祭风台》《龙凤配》《探五阳》《江东桥》《大红袍》和《岳飞抗金兵》等90余本。其中,《三审林爱玉》《蝴蝶杯》和新编历史剧《英雄泪》为当时剧团的拿手好戏。当时,义乌婺剧团演员阵容强大,拥有许多名伶,特别是老生俞秀兰演出风格稳重大方、唱腔声如洪钟、演技炉火纯青,是当时婺剧界数一数二的女老生。

  1965年,义乌婺剧团学习“乌兰牧骑”精神,组织文化小分队排演“上山下乡”戏,配合当时形势上演了《参军记》《枫林渡》和《一百个放心》等优秀剧目,演员们自挑铺盖深入农村和边远山区演出,深受义乌群众好评。当时,义乌婺剧在全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遗憾的是,‘文革’期间,义乌婺剧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进入了低谷。”1969年6月,义乌婺剧团被撤销,直至1973年才得以恢复。“婺剧团恢复时,共有演职员67人。演员们都很卖力,剧团很快就相继排演出了《小刀会》和《杨门女将》两个剧目,演出盛况空前。”1988年,义乌婺剧团按照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双轨制”总体要求,实行承包经营。为适应观众需要,剧团既演古装戏又演歌舞。当年,在省文化厅考核定级中,义乌婺剧团被定为二级甲等剧团。此后,义乌婺剧又迎来了“春天”。

  创办婺剧培训班和“婺小班”

  重获新生后,义乌婺剧团不但注重老戏新排,推陈出新,还排演了《小刀会》和《奇袭白虎团》等剧目及折子戏数十个。1979年,义乌婺剧团精心排演的《李大打更》参加全省会演获得“演出奖”。1990年,《雷峰啊雷锋》在义乌、永康、武义等地20多个乡镇巡回演出101场,观众近10万人次。1996年,因在送戏下乡中成绩显著,义乌婺剧团得到省文化厅的表彰和奖励。2003年11月12日,日本悉博文化传播事业株式会社派员专程赶到义乌,观看义乌婺剧团的专场演出,婺剧折子戏《水淹七军奖小宴》《九件衣》《张三郎吊孝》和《临江会》让日本朋友看后大为感叹,称义乌婺剧给了他们一个意外惊喜,风格浓郁,阵势强大,舞台气氛激昂,形象夸张。

  同时,为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讴歌家乡、讴歌“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义乌婺剧团还创作演出了大型历史剧《英雄泪》《义乌兵》《清风魂》《铁血国殇》《朱一帖传奇》《赤壁周郎》和现代戏《拨浪鼓金曲》等30余个剧目。其中,《铁血国殇》获浙江省第二届婺剧节优秀演出奖,浙江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赤壁周郎》获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剧目大奖,参加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浙江省首届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和浙江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由中央电视台录播;《白兔记》获浙江省专业婺剧剧团精品大奖赛金奖;《鸡毛飞上天》荣获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浙江省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优秀展演剧目;《小宴》荣获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骆宾王》由中央电视台录播。

  演出大获成功的同时,义乌婺剧团十分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先后举办了10多期婺剧培训班,请来省剧团老师执教。2009年4月,经义乌市政府同意,委托金华艺术学校开办婺剧“义乌班”,招收学员40名,学制六年。如今,当时还稚气未脱的“小帅哥”“小美女”都已成为义乌婺剧团的专业演员。

  今年20岁的陆佩是“婺小班”的学员,来自义乌佛堂镇一个普通的家庭。她说,婺剧是她不懈追求的美梦,她的梦想是有朝一日能成为像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张建敏一样,站在婺剧表演的最高舞台,将婺剧的魅力尽情展现给观众。此前,陆佩曾凭借其在《扈家庄》中的扈三娘角色,在“排名段、创名角”第二届婺剧青年演员大赛中荣获“婺剧新星”称号。

  扎根基层 走向世界

  近年来,义乌婺剧的脚步走得很深,每年百余场的下乡演出,将戏曲种子深耕进群众的心田。义乌婺剧的脚步也走得很实,一台台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的创新剧目相继上演,赋予了这门传统艺术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据金伟忠介绍,义乌婺剧团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批优秀剧目,目前剧团常演的大戏有《赤壁周郎》等20余台。同时,该团还多次为中央领导和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友人及台湾、香港同胞招待演出,曾先后出访韩国、土耳其、法国、瑞典、意大利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为义乌的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义乌婺剧的脚步已越走越远,抑扬顿挫的曲调回环于大洋彼岸,唱响了新时代义乌婺剧的文化自信。“通过对外戏剧文化交流,将婺剧推向世界,这是全球化对婺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金伟忠说,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义乌婺剧团于2016年11月赴法国参加第七届巴黎中国戏剧节,在戏剧节上为外国观众献上了婺剧大戏《吕布与貂蝉》和折子戏《美猴王》,两台剧目获最佳传统戏曲奖,老演员楼巧珠获得最佳男性角色奖。演职人员还抓住婺剧大戏首次在法国登台这一契机,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将丰富多元的“婺剧元素”呈现在外国观众面前,为义乌增添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婺剧要发展,就必须要创新。但创新并非另起炉灶,必须根植于本地文化的肥沃土壤。”金伟忠认为,只有挖掘传统、创新力量,才能让义乌婺剧生生不息。为此,让新的婺剧和旧的历史在当代完美碰撞,一直是义乌婺剧团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同时,婺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在国际化进程中已逐渐成为中国的标识和符号,义乌婺剧团还将带着优秀剧目,出访更多国家,这是义乌婺剧保护和传承推广必须跨出的重要一步。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