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不看手机就不吃饭 熊孩子的“手机病”,咋治?

发布时间: 2019-09-23 10:57:55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王旭航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图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孩子爱玩手机已成为众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本地网络论坛上关于类似问题的吐槽也有不少,那么,家长究竟该怎么管呢?

  【网友吐槽】

  熊孩子“不看手机就不吃饭”

  网友“小辫儿”在义乌从事销售工作,由于工作忙,5岁的儿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她发现,儿子最近沉迷于玩手机,动不动就拿起手机玩耍,她有时将网络关掉,儿子也会自己打开。

  最让“小辫儿”难以忍受的是,儿子每天吃饭就要看手机,如果不给就不停哭闹,一口饭也不肯吃。“就这样,边玩手机边吃饭,一顿饭要花1个小时。”

  前不久,“小辫儿”中秋回娘家过节,发现两个侄子也对手机十分痴迷。

  才3岁多的大侄子拿着手机,手指一个劲地在屏幕上划拉,一岁多的小侄子也凑在一边看个不停,“本来想让3个孩子一起玩,没想到都被手机吸引了。”

  对此,网友“小辫儿”充满担忧,“但我又管不到,总不可能让娃儿不吃饭,哎。”

  记者发现,为孩子玩手机发愁的家长还真不少。网友“三水萍”是衢州人,跟丈夫在义乌打拼,女儿在老家读小学,成绩一直不错,而且懂事。升入五年级后,她在女儿生日时奖励了她一部手机。“没过多久,她的性格就发生了改变,不仅不爱跟爷爷奶奶说话,就连在学校也跟同学的关系疏远了。”网友“三水萍”说,女儿在家就是抱着手机,就连作业也不爱写了,学习成绩也在下滑。

  网友“欣幕”也有这样的苦恼。今年暑假,他跟读三年级的儿子签订了一份奖罚协议,比如每天做家务,就可以奖励玩手机一小时。刚开始,儿子还是遵守协议规定的,但逐渐失去了时间概念,甚至偷拿手机玩。

  【网络调查】

  手机成瘾低龄化现象普遍

  儿童沉迷手机,近年来这个话题早已成了各大媒体平台的“常客”,各种围绕手机产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在太多家庭里扮演了“麻烦制造者”的角色。记者也随机询问了身边的家长,他们纷纷表示,手机成瘾低龄化现象很普遍。

  上月月底,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儿童校外生活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使用电子产品游戏休闲时间较长就是其中之一。

  据统计,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其中,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时间为13.90分钟,看抖音、动画片、快手进行娱乐的时间为16.60分钟,玩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聊天的时间为12.75分钟。儿童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乡镇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专家建议】

  父母以身作则是第一条

  网络上众多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手机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而不沉迷其中,才是最佳的引导——

  1.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有些父母一边跟孩子说“再玩手机就打你”,一边自己玩得不亦乐乎,这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如果不是必须要用手机,家长请在家里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让他形成一个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的观念。

  2.规定使用时间。孩子一玩起手机就容易忘记时间,父母可以在给孩子玩手机前,采取容易接受的方式和孩子设定一个玩手机时间,如果无法遵守,父母有权收回。孩子真的需要使用手机,家长可以先和孩子确认使用用途,让孩子明白规则,变成良性循环。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玩游戏、进行户外运动,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比如球类运动或者跳舞、音乐、画画等不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而且会消耗很大一部分精力和课外时间,并且当孩子们真正投入其中时,就不会对手机产生依赖。同时家长可以用一些奖励制度,比如孩子主动放下手机,适当给一些奖励作为鼓励。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