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代马路市场到第五代国际商贸城,义乌人吴华云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到与全球客商做生意的市场经营户再到交易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主任,在市场发展的浪潮中,他实现了人生的转变,也为市场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吴华云出生在义乌永胜小区,19岁那年,父亲去世,作为家中的长子,年少的他不得不与母亲一道担起家庭的重任。为了更好的生活,他踏上了“鸡毛换糖”之路,来往于江西、温州等地。
“那时候做生意是‘投机倒把’的行为,所以途中总是东躲西藏,吃了不少苦。”刚开始做生意时,他把借来的120元起步资金给亏掉了,从而不得不卖掉老家的房子。“当时觉得自己是个‘不孝子’,不过好在后来做生意赚钱了又把老家的房子买了回来。”吴华云说。
1982年9月,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位于湖清门马路上的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建成,吴华云成为第一批商户。他从“行商”变成了“坐商”,主营锁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吴华云一直秉持着诚信经营、不卖假货的原则,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生意越做越大,摊位随着市场升级搬到了国际商贸城二区。他也从不名一文的穷小子变成市场内小有名气的商户。
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经营投诉纠纷也与日俱增。在生意步入正轨后,吴华云加入到了市场纠纷调解的队伍中,并担任了22交易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主任。22交易区主营五金工具,拥有2700多家商户,平日里收到的投诉纠纷比较多。
一天,一位外地客商焦急地找到吴华云。原来客商在交易区一商户处采购了一批五金产品,收到货时发现产品因电镀不过关而生锈了。客商找到商户,商户却“耍滑头”将责任推到了电镀厂,让客商联系电镀厂自行解决。不明所以的客商找到了电镀厂却未被理睬,最终投诉到了交易区个协。吴华云在得知事情始末后,确认商户是第一责任人,于是立即找到该商户并严肃批评,要求其必须解决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最终,商户将产品重新电镀加工后发给客商,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吴华云在处理纠纷时从不偏袒“自己人”,在同等条件下甚至有点“胳膊肘向外拐”。他认为:尽力为外地客商处理好纠纷,其实是给义乌市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市场能持续繁荣发展。
繁杂的调解工作让吴华云无法全身心经营自己的生意,他笑称自己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这条路他一走就是30多年。“当初开始做这份工作是出于对市场的感恩,但多年的调解工作也磨砺了我。虽然经常顾不上自己的生意,但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吴华云对自己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
作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一代经营户,吴华云见证了市场的发展。在他看来,义乌市场能持续发展繁荣的原因:一是在于义乌人先行一步;二是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引导;三是有赖于义乌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环境。
吴华云今年65岁,退休后的他闲不住又重拾“老本行”,在今年9月份当选为社区业主委员会党支部书记,负责社区的纠纷调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