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以义乌兰溪之有 补汶川脱贫致富之需

发布时间: 2019-11-28 09:47:07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钱旭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在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10余名聋哑人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学习理发技能。

  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省西北部,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之称,高山多平地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社会事业不够发达。近年来,义乌市、兰溪市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帮扶汶川,使当地村民收入大幅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扶贫车间”促就业

  11月12日上午,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车间里“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脱贫”“实现共同富裕”等红色标语异常醒目。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开展裁剪、缝纫、熨烫等各项工作。

  在众多工人中,20岁的王鹏特别显眼。他虽然左手残疾,但仍能较为熟练地加工无痕内裤。王鹏是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村人,以前以喂羊为生,生活艰难。去年,义乌帮扶汶川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项目改变了王鹏的生活。他走出山村,来到镇里的“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务工,生活一下子变得有奔头了。王鹏告诉记者,以前一年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如今每个月都能领到1000多元工资,还有休息天。

  汶川有很多留守妇女,多为羌族和藏族居民,擅长羌绣。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她们不便外出务工。而在2000公里以外的义乌,劳动密集型产业早已遭遇“招工难”。于是,“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应运而生。该项目由义乌、汶川两地党委政府“牵线搭桥”,投入资金在汶川各地建设34个生产车间,出台人员培训、资金奖补、产业扶持政策,引导贫困劳动力、残疾低保户等积极参与。去年,汶川超过1000人在“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实现就业。

  助力乡村振兴和教育脱贫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汶川县雁门镇索桥村。刚到村口,一首打油诗映入眼帘:东西协作情谊深,索桥花开谢亲人;产业富民小康路,美丽乡村感党恩。

  索桥村地处高半山,平均海拔1600米,距汶川县城10公里,是羌族戏曲、医药、民歌的发源地,也是唯一前往萝卜寨景区旅游的环线村,这里的红脆李远近闻名。

  在义乌、兰溪两地大力帮助下,索桥村的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水通了、路通了、电通了。村主任朱泽金介绍,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村里修建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村民的农产品再也不用肩挑背扛,游客可以开车进村,直接到田间地头采摘水果,村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提高。朱泽金表示,接下来村里将立足羌族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努力成为脱贫攻坚的典范和样本。

  教育扶贫是整个脱贫攻坚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扶贫,可有效防止再次返贫。离开索桥村,记者跟随当地工作人员来到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崭新的校舍内,一群特殊小孩在嬉戏打闹。楼上,十余名聋哑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理发技能。

  这是阿坝州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类特殊教育学校。原来校园面积较小,老教学楼功能性用房严重不足。在义乌、兰溪两地援建下,6层楼高的综合楼已投用,内设情景训练室、手工艺教室、音乐教室、律动教室、生活技能教室等。

  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公室主任周建文告诉记者,除了援建综合楼,义乌和兰溪还提供了骨干教师挂职指导、改善贫困学生家庭条件、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等服务,让全校师生切身感受到了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