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9日讯(记者 张学坤 通讯员 虞丽霞 编辑 童晓)在义乌东北部的大陈镇有一支由5名年过花甲的老人调解员队伍,他们常年活跃在大陈镇镇域范围内,为大陈的和谐稳定而奔走,在大陈、楂林、东塘3个区域每一片土地都留有他们的足迹,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誉。
陈金富、陈涧永、傅忠贤、傅洪森、何相文这5人,分别负责大陈镇本部、大陈、楂林、东塘以及派出所范围内的民间纠纷调解。在成为专职调解员之前,他们有的是退休村干部,有的是普通工人,有的是水库退休人员,多年基层的工作经历为调解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有57岁。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儿孙怀抱的年纪,他们却依旧每天在基层调解工作中发挥着光和热。“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加工作的,本世纪初退休,源于社会责任感和对调解工作的热爱,现在做起了人民调解员。”大陈镇东塘区域的调解员傅忠贤说。楂林区域的调解员傅洪森说道:“在片里,我们一天最多要受理9起案子。”
大陈司法所前任所长朱建林谈起了建立这支队伍的初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群众法治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矛盾纠纷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多样化,纠纷数量也较以前有了大幅的提升,需要一支专业队伍来做这件事。”为了邻里间和社会的和谐氛围,2017年9月,大陈镇这支调解队伍应运而生。
农村的纠纷调解和城市不同,城市是针对事情本身,在乡下可能更多的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问题。“主要就是跟人家讲道理,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入手,对于他们来说,人情离他们的生活更贴近。”朱建林在针对两者区别时谈到,“有件案子我们来来回回调解了N多次,历时一年多!”面对不同类型的纠纷,他们都会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认真梳理分析,采取调解方式进行调解。
年过花甲依然干劲十足,是什么支撑起的信念?他们的回答是源自内心对民事调解的热爱,源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期盼,源自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党旗的神圣宣誓。“每成功调解一例纠纷,心里是很愉快的,有一股满满的成就感。”陈金富朴实言语中道出了社会责任。可能是身处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可能是身为党员的责任担当让他们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每次遇到调解成功后的当事人,他们老远都会打招呼问好,感觉挺受人尊重的。”大陈区域的调解员陈涧永感慨。大陈区域企业众多,他的工作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劳资纠纷,其中涉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拖欠问题是他平日工作的重要部分。“像那种替别人代班没拿到钱,没有签合同的工人遭到拖欠工资的,经过调解,基本上都拿到了。”陈涧永说,“有时候遇到那种特别不讲理的人,带着情绪来的,我们调解人员必须先稳一稳他们的情绪,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终归是讲道理的。”
自2017年9月成立至2019年12月底,这支调解员队伍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347件,成功调处2337件,成功率达99.57%。近年来,大陈司法所结合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阵地前移,矛盾纠纷一线化解”“诉源治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访调对接,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多方联动,矛盾联合化解”4个工作机制。
“人民调解是维护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基础工作,我们将继续牢记使命,初心不改,认真秉承‘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大陈镇党委委员陈兴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