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战“疫”先锋榜

发布时间: 2020-02-20 10:00:59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义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与病毒“近身搏斗”

  ▢全媒体记者王月通讯员王薇舒文/摄

  凌晨1点多,义乌市疾控中心大楼依然灯火通明,从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开始,连续20多天,义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成员们日夜奋战在一线,守护着义乌人民群众的健康。

  24小时工作的“侦察兵”

  确诊新冠肺炎,检测病毒样本是关键一步。疫情发生以来,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这个由11名“战士”组成的战斗堡垒,就开始昼夜不停地运转。每有一份待检标本送达,他们就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人,检验员在工作中的防护等级要求很高,密封的防护服、密不透气的N95口罩、笨重的防护面罩,一样都不能少,在这样全副武装下,哪怕是和亲人面对面也无法分辨谁是谁。“由于无法拍照,所以我们的工作都不被人了解,实际上,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团队一直不分白天和夜晚,全天24小时值班。”检验科成员方晔说。

  检测工作在PCR负压实验室内进行,每天需要常规“上机”检测3次,检验员每进去一次要连续工作4至5个小时,检验员一天中的大半时间都在与各种检测仪器、试剂和样本待在一起。检验员宗素进说:“我们整个实验室是一个很密闭的实验室,里面非常闷,戴着N95口罩会更加闷,呼吸都比较困难,每次出来全身都是汗。”但是,苛刻的环境没有吓退任何一个人,他们不惧艰险,总是第一时间出具确认或排除的检测报告,实时监控疫情,让病毒无处遁形。

  实验室里的“战士”

  因为标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检测工作必须在特定的实验室进行。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4至5个小时才能出结果。这期间,检验人员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既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还要确保自己负重工作时不能虚脱。因此,工作人员不分昼夜连轴转成了家常便饭,这对他们的身体和意志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现在穿这一套防护服,穿戴过程就要15分钟。实验过程大概是4至5个小时,期间我们不能喝水、上厕所。每一个实验过程下来,人会有点虚脱。”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陈波说,“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坚持,只要能争分夺秒地完成检验,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微生物检验科办公室的角落里,放着一张简易的钢丝床。疫情发生以来,检验人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谁累了就在这张床上躺一会儿。很多时候,检测的采样样本很晚才到,有时是凌晨,但检验科接到样本后,没有人说一句怨言,而是立即投入工作,确保收到患者样本后及时检测。

  在父母眼里他们是“不懂事”的孩子,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坚强勇敢的战士。“凌晨1点多,送来了一份应急样本,等做完实验出来,正好天空大亮了。”熬了一夜的微生物检验科“90后”小姑娘朱婧眼睛充满血丝,边说边和同事方晔一起穿起防护服,“现在又要开始上午的常规检测了。”

  据了解,义乌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11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在36岁左右,这个“80后”占绝对多数的年轻团队,曾经在抗击甲流、防控登革热、应对H7N9禽流感等工作中屡建功勋。目前他们已完成90余批次近1600人次的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心车队”:特殊群体出行的“摆渡人”

  ▢全媒体记者卢丽珍文/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我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些“摆渡人”,他们冲在“战‘疫’最前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月28日开始,我就萌生了当志愿者接送一些特殊群体的想法。”来自恒风交运出租公司的驾驶员楼贤盼说。他得知1月30日开始暂停巡游出租车、网络出租车营运,届时市交通运输局组建出租车“爱心车队”,随即他报名加入了。

  “下午开车出去,一直跑到晚上10点多才结束,接送的是一些老弱病残孕人或是为疫情防控服务的‘特殊人’,一共10余趟。”

  楼贤盼在做好车辆及个人卫生、消毒、防疫的同时,安全、快速地完成各项临时指令运输任务,尽己所能做抗疫一线人员的坚强后盾。

  郭民启是义乌之江出租车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今年他没有回老家过年,一听说“爱心车队”的消息,他马上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

  将时间翻回到2月4日中午11点40分,郭民启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需要到中心医院接送一名刚出院的老人回上溪。接到指令的时候,郭民启刚拿起盒饭,一想到老人家是在寒风中等待自己,他立即放下盒饭赶往医院,12点25分,安全地将老人送到目的地。

  当日15点30分,他又接到指挥中心求助电话,需要从中医院将一名80多岁的病重老人和家属送往火车站。刚刚将车辆消毒好的郭民启,又接下这次任务……这一趟值守,郭民启驾驶着自己的“爱心车”一直跑到次日上午8点30分,才结束一天一夜的工作。问及一天的感受,他骄傲地说:“一天共跑了10单左右,多数是将医生、病人从医院接回乡下。虽然连续值勤24小时很累,但是看到乘客们为我们点的‘赞’,想到自己也能为疫情防控出一分力,辛苦点也都是值得的!”

  万方交通有限公司出租车驾驶员吴斌,同样是在第一时间应征上岗的。2月4日10点左右,天下着不小的雨,吴斌接到指挥中心的电话,有一乘客需要一辆出租车前往北苑菜市场。当他到达接客点后,担心乘客被雨淋着,主动下车为乘客开好后车门,同时根据“九个一律”规范,做好核实乘客身份等一系列工作,安全顺利地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在百辆出租车组成的“爱心车队”中,像以上这些驾驶员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据了解,自1月31日“爱心车队”正式上线以来,百辆出租车充分发挥着为老弱病残孕人服务的“暖心人”、为疫情防控服务的“特殊人”、为周边县市过境转途群众服务的“摆渡人”作用。在服务过程中,“爱心车队”甘于奉献,部分驾驶员连续7天7夜没有回家,睡车里,吃泡面,勇当防疫阻击战中的“逆行者”。

  目前,“爱心车队”圆满完成了防疫阶段性任务,将防疫运输保障的“接力棒”交到正常营运的出租车手中。

  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哈米:“国际老娘舅”助力战“疫”

哈米在卡口坚守

  ▢全媒体记者左翠玉/文通讯员何锦程/摄

  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是中外居民之家,被誉为“联合国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外国友人超过1200人。疫情暴发后,仍有不少外国住户留在这里,因为语言不同,社区的宣传工作推进遇到了语言障碍问题。

  “许多外籍居民得知情况后,年初一就纷纷微信联系我,自愿要求参加战斗,帮助社区开展工作。”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介绍,来自伊朗的哈米就是其中一位。他是社区的“国际老娘舅”,会说英语、法语、波斯语等6种语言,对所有外国住户来说是一张老面孔了。

  “你是住在哪里的?测下体温,这边再登记一下,谢谢你的配合。”在担任志愿者期间,每天从下午4点到晚上12点,哈米需要在岗位坚守8个小时。他非常严肃用心,在卡口不断提醒进出的居民,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等。

  夜深了,进社区的车越来越少,气温也越来越低。这时,志愿者们会站着聊聊天。有的人跑回车里,拿来在家里泡好的茶,一杯一杯送到同伴手中;哈米也默默地跑回社区服务中心,抱来方便面;路边小卖部的阿姨一次次送来热开水。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温暖着小区门口的寒夜。

  “每年春节都要去北京,但是今年突发疫情,我选择留在义乌,在社区当志愿者帮助大家。”哈米说,“我爱人也说,能不能安排她也来帮忙,因为孩子一个人在家里需要照顾,最后决定还是我一个人出来。” 2003年开始,哈米就带着家人在义乌做生意,这里就是他的家。最近一些已经回国的朋友都很关心义乌的情况,哈米总是回复他们,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的热情、友善和责任感也带动了身边的人, 40余名外籍友人在他的积极发动下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为义乌的抗疫增添了一抹亮色。“我会一直坚持做志愿者,直到整个疫情过去。”哈米说。

  后宅街道吴文宝:尽力做好一名党员该做的事

吴文宝(右)走访联系户

  ▢全媒体记者何欣文/摄

  “我身体条件好,我要参加。”后宅街道吴宅村党员群里,58周岁的吴文宝得知吴宅村突击队要招人,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不少年轻党员目睹了老党员吴文宝的工作热情,也不甘示弱,纷纷报名参加疫情期间的义务劳动。

  作为吴宅村的连村干部,网格长刘朝霞对吴文宝的行动既担忧又感动。原本55周岁以上党员不需要参与疫情期间的义务劳动,但是吴文宝坚持申请参加。当他得知后宅街道北站社区隔离人员较多、防疫任务较重时,又向刘朝霞申请加入支援兄弟社区的队伍。

  吴文宝大年初三提出的申请,经过领导慎重考虑后,同意他于大年初七开始劳动。义务劳动第一天,在一户居家隔离人员的家门口,他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整整站了8个小时的岗。给他送中饭的同事被他的精神感动,拍下照片上传到党员群,鼓舞了一大批年轻党员,大家纷纷为他点赞。

  有村民问他:“老吴,你一大把年纪了,干嘛这么拼?”吴文宝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只是做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这些微不足道的贡献,跟那些医务人员比起来不算什么。”据了解,他的妻子儿女都支持他的行动。

  在吴文宝的党员联系户里,有一位40多岁的村民,年初十独自从云南旅游回来。虽然不是从疫区回来,吴文宝考虑到旅行途中潜在的风险,动员这位村民进行居家隔离。村民一开始很不解,经过吴文宝多次上门动员,以及电话、微信联系,自己掏腰包给他购买方便面、牛奶等零食,这位村民深受感动,自愿开始居家隔离。

  在工作中,吴文宝和善、真诚的态度让被隔离人员感到十分暖心,都主动配合工作。他说:“工作期间,街道领导对我很关心,经常询问我身体怎么样。”这让他精神上倍受鼓舞。无论是在道路卡点站岗,还是在社区或村里巡查,吴文宝都积极参与,从不喊苦喊累。刘朝霞说:“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但他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行动,实践了一名老党员的奉献精神。”

  恒风集团驾驶员张金娟:将每一个乘客安全送达

张金娟每天都做好车辆消毒

  ▢全媒体记者王佳丽文/摄

  “请乘客们上车后保持距离,车上都消过毒,请放心乘坐。”这几日,恒风公交营运一公司驾驶员张金娟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为火车站内从外地返义的乘客提供运输保障服务。从大年初三至今,张金娟的默默付出,让许多返义人员感受到温暖。

  张金娟是恒风公交营运一公司355路精品线的一名普通驾驶员,在恒风公交驾驶员岗位上工作了8年。疫情出现期间,恒风集团第一时间组建恒风党群志愿者防疫突击队,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分队就是应急输送车队,专门在义乌火车站、机场将重点地区返义的旅客送至义乌各镇街集中观察点。得知这一消息后,张金娟作为一名“恒风人”,更想为义乌疫情防控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疫情以来,根据领导要求,部分公交车暂时停运,我们就更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张金娟表示。一开始,她还有些犹豫,害怕家里的老人没有人照顾。让她没想到的是,回家后与老人商量这件事时,家里80多岁的公公婆婆都表示:“病毒虽然可怕,但公司离不开你,乘客离不开你,你做为一名志愿者这个时候就要为社会尽一份力量,我们都支持你去!”家里老人的强烈支持,更加坚定了张金娟“我先上”的决心。

  清楚自己要接送的是从重点地区来的人员,张金娟每天都认真对车辆进行消毒。平时,她就经常去后宅卫生院做志愿者,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卫生防护知识,了解自身防护的重要性,防疫期间,张金娟就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同事们,指导大家做好自我防护,也为这支突击队伍拉起了安全“防疫网”。

  平凡之处见精神。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张金娟的愿望就是将每一位乘客安全送达终点站,无论乘客是来自湖北、台州,还是温州,她的这份用心,让乘客倍感温暖。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