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收获的感动是我前行的动力”——记援鄂医生顾海波

发布时间: 2020-04-08 07:59:03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何欣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4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何欣)援鄂66天后,顾海波成为第一批返回义乌的医疗队员之一。作为浙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他做的工作远远超出了“分内之事”:援鄂工作之余给浙四的晚辈们上网课,想尽办法解决新冠肺炎患者的心事,用幽默化解战“疫”之苦……

  4月7日是顾海波放假的第4天,在临安老家休养的他却说,想到还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就想早点回去上班。虽然援鄂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他还是三甲联络员、科室的骨干、实习医生的带教老师。

  “可爱幽默的带教老师上线了”

  “这系统怎么操作啊,怎么光有声音没有图像?我可爱的小脸要露出来给你们看看的呀。”话音刚落,浙大四院钉钉客户端屏幕上跳出了顾海波的“大脑袋”,底下弹幕刷刷刷飞上来:老师,你头发长出来啦!

  3月5日下午3点,一堂连接武汉和浙大四院的特殊网课在一片欢乐的弹幕中开始了。浙大四院135位规培生、实习生准时打开屏幕,他们期待已久的“光头老师”终于“回来了”。

  顾海波是浙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临床一线带教老师,也是浙江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成员,大年初三他剃了个光头驰援武汉天佑医院。他利用休息时间精心准备课件,坚持完成教学任务,课程前一半讲解新冠肺炎相关的专业知识,后一半分享驰援体会。

  “治肺病先治心病”

  到武汉天佑医院工作的第一天,顾海波就遭遇了沟通危机。一位60多岁的患者,冲着他大喊大叫,音量是正常人的好几倍,两人的对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牛头不对马嘴地交流了几分钟后,他才意识到大伯存在听力障碍,听不清医护人员在说什么,所以才音量惊人。

  这样“你吼我叫”几个回合,再配合肢体语言和写字,他总算采集好病史。但大伯依然焦躁不安,不吃药不抽血,一心挂念着ICU里病情危重的老伴,放话“今天就算死也要去见她”。见状,顾海波立刻反应过来,赶紧登录系统调出大伯老伴的信息,大声向他解释了病情,大伯才慢慢平静下来。后来每次查房,他都先介绍完大伯老伴的病情再开始治疗,大伯的配合度越来越高。

  在病房里,还有一位精神异常、双下肢瘫痪的爷爷同样不配合治疗,不抽血、不吃药,非常难沟通。为此,顾海波特意加上了爷爷孩子的微信,主动帮爷爷打视频电话给家人,聊天、解忧。两三天后,大家眼里的“老顽固”果然敞开了心扉,渐渐开始愿意和医生、护士们交谈。

  顾海波对学生们说:“医生不能光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只有打开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治病救人。”

  当医生要“苦中作乐”

  每次查房,给患者采集咽拭子是顾海波必做的“高危”工作之一,每次采集咽拭子少则五六个,最多的时候一次性采过十七八位患者。穿着防护服工作时间长了,脸上的压痕、累趴睡着后的压痕、双层手套的压痕、干巴巴的双手,让他连手指都无法伸直,只能蜷缩的勾着……洗冷水时,手就像针扎一样疼痛,从来不用护手霜的顾海波,也终于乖乖用上了医院寄去的护手霜。

  “后勤人员每天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好吃的。”顾海波乐呵呵地说,收获的感动远远比起辛苦更多。得知有队员想尝尝武汉热干面,当地工作人员想方设法联系到了志愿者,满足大家的心愿。

  “在这里,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双向流动。”顾海波说,他们也常常会将队里收到的捐赠物资、零食、牛奶,拿去送给病人,给患者换换口味。有时候走在路上,武汉居民看到他们穿着“浙江卫生”的队服,都会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辛苦了!”还有的人甚至会主动向他们鞠躬感谢。“这些感动瞬间都成了我作为医者前行的动力。”

  

欢迎英雄凯旋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