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城开门迎客。图为市场经营户和采购商有序进入市场。(龚献明 摄)
4月26日,在国际商贸城一区经营饰品的经营户正通过视频平台直播卖货。(龚献明 摄)
4月24日早上9时许,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的大门入口,来自四面八方的经营户和采购商通过出示身份证件或“义信购”二维码,经自动测温、信息审核等环节,进入到商贸城。自2月18日开市以来,国际商贸城每天如此,有条不紊,喜迎天下客。
“市场的开业标志着义乌打开了大门。”国际商贸城运营方义乌商城集团董事长赵文阁介绍,从开市初期市场50%的返岗率,到如今7.5万个商铺全部返岗,日均10万人流,国际商贸城逐渐恢复往日繁盛。
防疫是当前重大任务,放松了管控,等于前功尽弃;商贸是义乌立身之本,阻断了贸易,便是自废武功。重重压力之下,“商城”义乌如何做到既严防严控疫情,又积极有序复市?带着疑问,记者打开了这份来自小商品之都的复市作业。
凭码入场,四级“金字塔形”模式做实日常管控
“36度5,体温正常,请出示身份证或‘义信购’二维码。”在国际商贸城二区,每个入口均配备了红外线测温仪,并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对所有入场人员进行“一人一码”核验进场。被检测人员“即走即测”,一旦体温高于37.3℃,系统自动报警。
“为了确保安全可控、稳健运行,我们把工作做到前面,在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复市之前,便对需要进入市场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摸排。”商城集团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朱幸平说,“商家只要凭审核通过的二维码或身份证,再经过测温即可入场。”
朱幸平所说的二维码,便是“义信购”二维码。在开市前十天,商户预先通过“义信购”微信小程序,在线如实填报《健康申报表》,经系统审核后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并以有效身份证件作为唯一识别码;相关数据与移动、电信等其他平台数据匹配后,可以查出近14天的行动轨迹。
考虑到一些远道而来的采购商并没有预先申请生成二维码,国际商贸城各入口便设立了服务点,为未提前填报《健康申报表》的人员提供现场填报、审核等服务。
“在市场开市前,我们就预排查了13.9万人,从中发现了部分情况异常者,都采取了隔离、治疗等措施妥善处置。”商城派出所副所长陈伟东说,依托大数据平台确保排查精准到人,可以提前做好市场经营户、工作人员、采购商等三大返市群体的涉疫风险评估。
国际商贸城现有营业面积640余万平方米。“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既没有现成标准,也没有经验可以参照,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研究、边落实、边改进。”商城集团副总经理张奇真说。
张奇真介绍,商城集团推行的集团公司、市场分公司、区块长、网格长四级“金字塔形”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三级和第四级管理单元,各区块长统筹管理区域内200-300户经营户,网格长则管理约30户经营户。这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管理模式,定人、定岗、定责,各级管理分工明确,可以随时掌握网格内成员是否有异常情况。
“市场的安全运行,这些负责任的网格长们功不可没。”张奇真说,义乌市场有着数量庞大的网格长队伍,仅在国际商贸城二区,就有9000多个商位,313个网格长管理单元。
在国际商贸城二区三楼第5街经营电子产品的经营户盛宏仪,便是二区的一名网格长。“第5街共有26个商位,除了做好自己的生意,我还要负责这26个商位的疫情防控工作。”盛宏仪说,“我每天对各店员进行两次测温,告诉他们必须戴口罩,不得在市场内相互串门、扎堆聊天等。如遇异常情况,我就立即向区块长汇报。”
“有一次真是有惊无险。”盛宏仪说,2月22日,有一名经营户的体温经测量达到了37.5℃,他立即进行报告。驻场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复测及初步排查后,认为该经营户可能是受了商位内的灯光直射影响,再次测量时体温已在正常范围内。
有家卖充电器的商户,一天上午9点半还未开门,盛宏仪马上在微信群内询问情况。对方解释因为仓库里有事,晚些才能到市场。“我当时就在群里说,有人如果当天不能按时开店门,也要及时报备,以防出现异常情况。”
国际商贸城的采购商众多,以盛宏仪所在的5街为例,如今每天的客流量可达700-800人。对于这些流动的采购商又怎么管控?盛宏仪说,凡经过这条街的客商,他都要提醒戴好口罩。采购商进入各商位内,需先扫描贴在商位入口的经营户二维码,由此系统自动留存采购商的场内轨迹。如若采购商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可及时对其行动轨迹进行追溯,对所涉人员进行管控。
为规范疫情期间市场内人员的行为,商城集团还出台了“十必须”“十不准”行为规范。对违反规定的,根据情况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置,对涉事经营户将同步扣除诚信文明经营积分,并与个人社会信用积分挂钩。
“党建+单元”作战,筑牢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防控在市场,功夫在“市”外。
随着市场复市和企业复工,市域范围内的各卡口、岗哨逐步撤除。数量巨大的市场经营户、外来采购商等人员跨镇街乃至跨市域流动,给疫情防控带来极大考验。
针对这一新形势,义乌按照浙江省委作出的“守好企业、单位、村社‘小门’”的部署,按照“一个楼道、一个家庭、一个车间、一个班组就是一个最小作战单元”的工作方式,构建了“党建+单元”的疫情防控作战体系。
义乌在各镇街成立“党建+单元”作战指挥部,设三级作战单元。一级单元为区域共建委、社区、工业园区、镇区;二级单元为行政村、小区、街区、企业等;三级单元为村(居)小组、楼幢(道)、店面、车间、行政楼区域等,并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最小作战单元。每个作战单元设一名指挥长,大都由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担任。
“你好!我们村有5名人员从外省回来了,怎么办?”2月22日晚上9点多,赤岸镇溪西村三级指挥长朱益正拨通了二级指挥长陈惠兰的电话。“马上带他们到当地新义乌人服务站登记。”陈惠兰回复。经核查,这五人之前一直租住在村内,此次是从四川返义,但从四川返义前曾途经湖北地区且间隔未过14天。按照疫情防控指令,陈惠兰当即安排五人进行集中隔离。
临近国际商贸城的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居住着大量外籍人员。面对74个国家1380多名返义人员,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成为摆在鸡鸣山社区面前的考题。
“别担心,我们也来出份力!”在社区居住了10多年的伊朗商人哈米主动找上了门。哈米在商会、朋友圈中积极号召,立即组建起了一支汇集15个国家39位外国人的“老外防疫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他们向居住在社区的外籍人员宣传防疫知识,为不懂汉语的外籍人员当翻译,为出入社区的居民检测体温,为居家隔离的居民采买生活物资,成为了社区防控的一支重要力量。
“党建+单元”模式,为精细化防控打下了基础,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快速有效追溯,及时采取措施。在3月初,浙江一次性新增7例由意大利输入的确诊病例,在与确诊患者同机的乘客中,有16名外商到了义乌。义乌市迅即对这些人员的行动路径进行追溯,经有关部门与各作战单元联合行动,最终将他们及相关接触者一一寻找出来,并分别送至留观点给予隔离。
疫情防控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义乌市纪委监委积极应变,强化对疫情防控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市场开市后来义采购商增多的情况,市纪委监委与公安机关建立即时信息通报制度,随机抽查市场经营户落实“两码一照”(健康码、“义信购”二维码、护照)扫码留痕情况,督促商城集团落实防疫责任。
同时,市纪委监委还组织督导组分赴全市14个镇街开展督查,紧盯公寓、宾馆、社区等作战单元,加强对境外来义人员健康申报、监测和管控情况的监督,以督查压实防控责任。
精准帮扶,一揽子惠企政策助力市场复苏
义乌人做的是“全球生意”,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给义乌的经营户们带来了不小挑战。
“海外需求骤减,新的订单断档……”在国际商贸城经营礼品织带的陈柏顺这样感叹。
浙江省推出的“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让他松了一口气。“按照最新政策,我们员工的社保费可减免1万多元,增值税可减免3万多元。”陈柏顺说,此外商城集团免收2月、3月商位使用费的政策,也让他省了2万多元。“对我来说是雪中送炭,很及时。”
市场开市不久,义乌即推出了促进市场繁荣第一批20项行动,涵盖拓展上游产业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8个方面的内容,如对境外来义乌的采购商进行航空补贴和3天免费食宿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贸易企业将供应链贷款年利率由10%降到6%等。商城集团专门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申请10亿元转贷需求,由义乌农商银行通过“市场复工贷”,为经营户和小微企业纾困。
义乌市场的复市不但牵动着全球小商品贸易神经,也关联着上下游产业链的复工复产。为保障企业顺利复工,自2月4日以来,义乌腾出4万张床位供自外地返工返岗需隔离人员使用,吃住费用由政府承担。至今已为1万余名返义复工复产的企业员工、创业者等提供了免费食宿服务。
2月16日,义乌市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推出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对企业包车补助、自行返义员工补贴、落实专车接送、鼓励企业多途径招录新员工等相关政策进行明确。截至3月10日,通过包飞机、包高铁、包大巴,义乌已累计直接接回新老务工人员13万人;通过补贴政策激励,企业包车、个人自驾乘车间接带动超过30万人返岗。
为应对采购商客流减少的问题,义乌派出了20个招商小组分赴国内20个省(区、市)招引国内采购商来义采购。同时加大了对境外采购商的招引力度,既组织专班邀请境外采购商,又通过发挥外贸公司、侨商组织、海外商会等作用,主动进行对接。其中,商城集团境外采购商招引组已成功对接外商1700余人。
3月16日下午,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245名境外采购商,从广州飞抵义乌,开启“淘货”之旅。这是商城集团首次以包机形式招引的境外采购团,采购商大多是常驻中国的外贸企业负责人,以及入境超过14天的境外客商。“受疫情影响,我在英国、美国的客户目前严重缺货,这次采购的种类包含五金工具、数码产品、箱包等,非常多!”来自德国的海尼茨说,他在中国从事贸易十多年,相信随着疫情趋缓,境外采购商会陆续回流义乌采购。
在打开销路过程中,各经营户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网红”穿梭于各店铺,在聚光灯前直播带货;不少经营户把重心从线下转到线上,认真打理起自己的“网店”……应势而动,义乌市政府实施《市场经营主体经营奖励办法》,大力招引直播平台、网红服务机构等来到义乌市场,鼓励经营户创新升级营销模式。
在义乌做了30年厨具生意的刘萍娟,在社交平台上直播工厂生产实况,不断发布新产品:“我就想告诉全球的生意伙伴,尽管困难当前,但义乌仍然是货源充足的‘世界超市’,中国制造的产品始终值得信赖。”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重新按下“播放键”的义乌,市场稳健运行,工厂机器轰鸣,电商、物流、金融等各行业逐渐恢复往日生机,人们正奋力把失去的时光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