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万怡珍 正文

义乌乘风破浪的“钢铁女班” 巾帼志愿讲“红色故事”

发布时间: 2020-08-01 09:34:0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见习记者 万怡珍 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荟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8月1日讯(见习记者 万怡珍 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荟颖)在义乌市大陈镇红旗村,有一支不一样的民兵队伍,日夜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巡逻值守,保卫了乡村安全。她们是由11名村民妇女组成的队伍,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钢铁女班。多年来,她们传承红色基因,发挥女子民兵优势,在新时代传扬文明新风,默默无言以行动践行巾帼风采,向广大群众宣讲“红色故事”。

  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义乌市大陈镇红旗村活跃着一支有血性、有灵魂、有本事的女子民兵队,不论严寒酷暑、不计酬劳、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浙赣铁路红旗路段,守桥护路、抢险救灾,保证了浙赣线铁路的正常运行。由于成绩突出、作风优良、保障有力,曾被授予“钢铁女班”荣誉称号。

  50多年后,老“钢铁女班”成员们都已白发苍苍、步入老年,“钢铁女班”的精神却历久弥新,“钢铁女班”的光辉事迹和精神激励着红旗村一代代的后人们奋发图强、奋勇前进。她们的子孙辈誓把薪火相传,有志青年纷纷踊跃参军,成为远近闻名的参军拥军村。更有一批新时代女性,毅然擎起新一幡“钢铁女班”的大旗。

  为了进一步弘扬“钢铁女班”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优良作风,也为了增加红旗村“群防群控”的治安力量,2018年,红旗村决定重组“钢铁女班”,重振钢铁女民兵的风采。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村里11名25-40周岁的优秀女青年加入这支队伍。

  “小时候经常听隔壁的奶奶说起之前‘钢铁女班’的故事,在艰难的条件下护路护桥,深受感触。当时村里说要重新组建钢铁女班,我就第一时间报名了,感觉参加这个班,很光荣。”楼琳琳是红旗村人,她和妹妹楼莉莉一道加入村里新一代“钢铁女班”。给她们指路的还有姑婆楼小美,60年代红旗村老“钢铁女班”的一员。“她们当时一起守铁路,几个女孩子住在铁路边,到了晚上狗吠狼嚎声此起彼伏,心里还是很害怕的,但是使命感让她们克服了恐惧。”

  楼小妹是一家饭店的老板娘,工作性质使然,白天相对空闲,她就利用这段时间参加训练、执勤、巡逻,晚上换班后,就转身投入本职工作。她对记者说:“我公公是一名退役军人,经常会听到他跟我们小辈说他参军的事情,还有‘钢铁女班’的故事。当时村里开始招募的时候,想为村里出一份力,我什么都没考虑,就直接来报名了,想为村里出一份力,家里人也很支持。”

  土生土长的本村人陈美英,父亲年轻时也是民兵,从小耳濡目染,“钢铁女班”像是一颗种子,埋在了她的心里。长大后趁着这个契机,种子破土发芽,她也成为了新一代“钢铁女班”的一员,实现了埋藏在心里多年的愿望。

  蒋海燕和她丈夫两人同为红旗村的民兵,遇有重大活动,他们夫妻一个人站岗完回家,另一个人便又出门了。“我老公站岗时间比较多,但是也都习以为常了。”

  在大陈镇红旗村红色纪念馆的展陈中,各种红色老物件,静静诉说闪耀着红色精神的光芒。展厅中一张张泛黄的“钢铁女班”黑白老照片显得异常耀眼,多年来,新一代“钢铁女班”的成员们已经记不清为多少来访着讲述过前辈们的红色故事。当她们带着记者参观展览,一一讲解介绍展厅老物件、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仿佛又重温了当年护桥护路的女兵们不畏强敌之姿,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在红旗村的各条街道,经常可以看到“钢铁女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巡逻的身影,红旗村由多个自然村组成,“整个村巡逻下来,至少要一个小时,特别是夏天,一次巡逻衣服都湿透了。”她们每天走在红旗村的大街小巷,用汗水和脚步构筑起一道粉红色的安全线;她们用女性独特的亲和力,向群众宣传平安知识,宣传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她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引导群众把建设美丽乡村转化为自觉习惯。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引领下,“钢铁女班”队员们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们充分发挥女性在文明劝导、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和维稳安保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将“钢铁女班”精神熔铸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印记。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