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17日讯(见习记者 万怡珍 实习生 龚梓航 编辑 童荟颖)垃圾治理关系到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义乌佛堂镇芦塘下村已经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不断攀升。
近日,记者走进了义乌佛堂镇芦塘下村,只见沿街的墙面上画满了垃圾分类的宣传画,家家户户门口都配备了一个两分类垃圾桶,分别为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房前屋后,都建有绿化带和花坛,道路干净整洁。
巾帼志愿服务队 巡村督察责任强
“一开始,村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度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也不强,认为这项工作应该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芦塘下村村支书陈雪荣表示,为了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村两委摸着石子过河,协商讨论后,动员村里的党员上门联系各家各户做宣传教育工作,村两委根据区块划分,一对一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与此同时,除了宣传发动,芦塘下村还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一起承担垃圾分类日常宣传、监督管理的职责。
每天上午8点30分,巾帼志愿队的队员们都会集合,五人一组,带着分捡垃圾的火钳子进行巡村督查和垃圾分类。遇见不文明的扔垃圾行为,会上前劝导村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看见地上有垃圾,会用钳子捡起,而后进行正确投放。她们着力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巾帼力量,让绿色生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
经过反复宣传、严格要求、多次纠正,如今村民们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全新认识,多数人都能在家里就做到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再投放到村里统一配备在门口的二分垃圾桶中。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还设置了垃圾桶清洗站,每家每户都可以在清洗站中清洗自家的垃圾桶,清洗站对面是一个存放站,村民可以将自家的有害垃圾或可回收物在这进行积分兑换,累积一定数额的积分,就可在村内的“积分超市”兑换洗衣粉、洗手液、食用盐等礼品。
二次分拣员 认真细心尽责任
2016年,杨炳义被聘为芦塘下村垃圾分类分拣员,主要负责村里垃圾的二次分拣和运送工作。自此,杨炳义开始了与垃圾打交道的日子,一年四季,一天两趟,风雨无阻。每天凌晨四点,他穿行在村里的各条大街小巷,到每个村民家门口“收垃圾”,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倒入垃圾车中,再送到村外的太阳能垃圾处理站中。
据了解,杨炳义曾是名军人,退伍回村务农后,依然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回了村里。在村里人心里,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细心的人。最初实行垃圾分类时,村民意见比较大,也比较抵触。杨炳义以前也没接触过垃圾分类,通过村里宣传加自学,有不懂的问题就问,逐步成为了垃圾分类的一把“好手”。
现在,他已经能够快速的挑出村民分类不到位的垃圾。“以前大家不注重分类,多数都是我自己分拣的,现在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将垃圾进行分类,工作量减少了很多。”杨炳义告诉记者,现在天气热,垃圾容易长虫子,必须要及时收。
“他很认真尽责,碰到有村民宴请客人的时候,垃圾比较多,他都会加班推车过来清理,没有任何怨言。不仅如此,村外堆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的‘阳光垃圾房’也被他打扫的干干净净的。”陈雪荣说。
近年来,芦塘下村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机制,同时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村里环境大幅提升,村子变美了,村民们的垃圾分类自觉意识和能力也越来越高。连续几个月,芦塘下村都被评为佛堂镇“环境最美村”。
接下来,芦塘下村将继续探索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街区村容村貌,同时,还将通过巾帼志愿服务队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引导村民树立以垃圾分类为荣的意识,并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为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