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20年>最新报道 正文

【新华社】义博会上的扶贫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0-26 09:29:57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 记者 魏董华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38岁的也门外商哈里穿梭在琳琅满目的各类小商品间,看材质、问价格。在一家内衣展位前,哈里停留了很久,中途还和中东的客户电话沟通。

  他发现这家工厂生产的内衣不仅质量好,价格也比同类型的产品有优势。于是,他加了厂家微信,准备再去工厂仓库看看货。

  21日开幕的第26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将持续到25日。已在中国生活了5年的哈里在义乌拥有一家外贸公司。义博会期间,哈里要把展会上的各类产品信息告诉因疫情无法前来的国外客户们。

  然而,哈里并不知道他准备下单的这些内衣,是远在2000多公里外中国西南部四川省汶川县的妇女制作的。

  “我们在义乌的外贸公司接到订单,然后广东的工厂会把原材料运到汶川县,由当地的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制作成成品,再运回义乌发往海外。”七彩玫瑰服饰实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映民说。

  这是义乌市与汶川县的一个扶贫项目。这种“来料加工”的模式让当地妇女找到了稳定的生计。

  汶川羌妹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杨梅说,从2018年和义乌签订合作协议以来,现在全县来料加工的车间有35个,一村一作坊,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41人,人均每月增收1300元人民币。

  张映民所在的公司今年1-9月已有800万件内衣出口南美洲,他希望能在这次展会接到更多的订单,这能让汶川妇女获得更多报酬。

  汶川县曾在2008年发生过一场大地震。彼时,面对损毁的房屋田地,1980年出生的羌族妇女林福美和她的同乡都在为无法继续种植玉米而苦恼,没想到如今能把她们日常的刺绣变成生意,通过连着全球市场的义乌走向海外。

  林福美所在的汶川县绵虒镇郭家坝是川西北高原藏区贫苦地区之一。“当初刺绣只是作为震后心理辅导,现在慢慢成了当地妇女的一项收入来源。”林福美说,最初8人的刺绣小组,现在已有30多人。

  已经连续3年参加义博会的林福美这次带来了她所在的草坡乡红姐羌绣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车枕、零钱包、抱枕和家居装饰画等羌绣产品。走出大山参加国际展会,传统的羌绣变得更具时尚感。

  这种拥有民族特色的针法和配色吸引了诸多采购商的目光。上海一家旗袍公司看中了羌绣艳丽的色彩搭配,希望能与他们合作。

  “我们以前做的都是本民族的生活用品,现在我们眼界更广,也更加了解市场,把羌绣融进了更多产品。”林福美说,这些天有很多外国客商和外贸公司都有意向,想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国外。

  从展会中找到更多订单的还有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亮。展会开幕当天就有15家外贸公司和国内经销商来谈合作。

  来自江苏的采购商赵刚被产品的高性价比吸引,当天就下单了5000多个头盔、3万个便当包和3万个背包。

  对于初次带着产品走出乡镇参展的王恒亮来说,源源不断的订单意味着箱包厂生产规模将继续扩大,可以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

  王恒亮的工厂被称作“扶贫车间”,140多名工人中有60多个贫困户,他们都来自附近村庄,在工厂上班每月平均工资有2500元至3000元。

  “公司去年销售额900多万元,产品主要通过外贸代理商销往印度、欧洲、南美等地。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通过展会可以拓展国内市场。”接到更多订单后,王恒亮正计划扩大产能,投资增加生产设备。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义博会邀请约1600名常驻中国的境外贸易机构、代表处外商以及约1800名国内百货、商超、专业市场等采购商参会。

  义乌市商务局总经济师黄建说,本届义博会专设消费扶贫展区,助力欠发达地区近100家企业开拓市场。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