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头图 正文

莫让“吃货”变“吃祸”

发布时间: 2020-12-30 09:54:3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于雪洁

  “吃货”一词近年来颇为流行,不少年轻人都喜欢这个“人设”,经常自称是个“吃货”。有人网上“种草”不远千里打卡网红餐厅,新店门口排队几个小时乐此不疲;有人买到网红食品第一时间拍照发朋友圈,品完美食洋洋洒洒写下千字测评……有人重“质”有人重“量”,有人解“馋”有人解“饿”,追求美食的过程,几乎涵盖全马斯洛所说的五个需求层次。

  与此同时,却有一些不和谐现象悄悄蔓延:跟风购买的食物难以下咽,大胃王吃播的“假吃真吐”表演,噱头十足的“世界纪录”大蛋糕,自助餐厅的“浅尝”一口随便丢弃……以浪费食物为代价换来的“吃货”标签,早晚会变成“吃祸”。提防“祸从口出”,不妨先细品“盘中餐”的滋味。

  在食物里品一品“尊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箪食、一杯羹,都不是简单的静态存在,而是人类在文明早期对多种作物的“驯服”过程,是当今农业专家花费毕生心血实现粮食增产的辛苦历程。每一种食物都有着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印记和存在意义,人类并非可以站在食物链顶端藐视一切。古时庄子的“齐物”思想,就表达了人与物平等共存的智慧。

  对很多人来说,在楼下便利店、街边商店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取食物,但对有些人来说,食物却是稀有资源。尊重每一餐,便是尊重种植粮食的农民、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以及缺乏粮食的人们。尊重食物便是感恩付出、重视劳动、敬畏生命。

  在食物里品一品“生活”。饮食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擅长写食物的汪曾祺先生可算实实在在的“吃货”,他笔下的故乡食物和各地美味,让人读起来舌尖生涎:老北京的豆汁儿,高邮的鸭蛋,夏天的一盘拌萝卜丝,冬天的一袋糖炒栗子,没有一样是所谓的“大餐”“盛宴”,却能让我们在家常便饭里体会到人间至味。

  酸甜苦辣、柴米油盐最能体现一个地域的味道,展现出一个城市、一方百姓的思想状态、生活情趣。一个人饱食“玉盘珍馐”“山珍海味”,并非是见过世面的表现,能在粗茶淡饭里体味烟火气息,在箪食瓢饮中不改人生之乐,才是真正懂得生活。

  “吃”不仅是满足味蕾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出对食物、对生活的态度。真正的“吃货”不仅喜欢吃,还要懂得吃,懂得尊重食物,体味生活之乐。(于雪洁)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