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创新致力转型发展
马文兵委员:市场是义乌发展的命根子,我们只有集中优势资源,才能为义乌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疫情之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市场商户。维系市场长期持续繁荣,建议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对提振市场信心的宣传;加强一般贸易模式实操培训;积极争取通过人大立法为市场贸易模式个体户收汇的合法性进行立法,建立制度保障;成立相关市场研究和发展趋势研判机构,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趋势和世界经济走势进行研判;成立疫情专项贷资金,对因为短时间出不了货而出现资金困难的市场商户进行短期信贷。
杨毓根委员:当下,义乌市场开放度和外贸依存度均较高,但目前进口增速总体不大、进口商品源头货源较少,建议把义乌综保区打造成为海外中小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门户,全球中小企业拓展进口、出口、转口业务的首选平台;把控品牌、成本、渠道等关键资源,把义乌建设成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最便捷、最低成本的第一门户;开展增值智造计划,做大义乌特色保税加工;充分利用展销功能,做好进口商品直销文章,同时在义乌机场和火车站争取设立保税分中心;加大补助力度,向上争取提升个人免税产品购买额度;实施全网直售项目,建设第一集散枢纽。
郭振荣委员:随着小商品产品信息和成本的高度透明,小商品的销售会逐步向生产集聚地转移。建议打造义乌“科工贸”一体化平台,把小商品的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市场推广和产品迭代的全产业链留在义乌。围绕科技小商品制造市场的开发与需求,在义乌打造“科工贸”一体化融合平台,需要引进以下一些要素:一是结合义乌实际,区分适合义乌市场的科技型小商品的类别;二是针对类别引进研发、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三是通过政府官方平台、行业协会民间平台,促进“科工贸”一体化平台的打造,促进平台的成果转化和成果推广。
王焕英委员: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购基地,具有经济实力强、外贸基础好、电商产业发达、跨境电商创业日益集聚的特点。我市推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为市场采购贸易提供了新动力。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建议: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创新贸易方式;坚持“进出口并举”,加大进口力度;构建新型监管体系,支持监管联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贸易数据真实性,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作用。
黄媛丽委员:近年来,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义乌顺势而为,拥抱变化,以电商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当前直播经济兴起,义乌凭借海量商品、便捷物流等的优势,直播电商发展潜力巨大。打造义乌全球直播中心,可以提前布局直播电商海外市场,依托义乌现有的国际贸易基础,积极培育具备双语或多语直播的人才和企业,打通货品端的国际出海“直播口”;建立直播电商人才体系也至关重要。此外,要充分利用好义乌的供应链优势、物流优势以及政策红利,制定完善的基地标准化执行方案,充分开拓完整的产业链直播基地。
吴光东委员:第六代市场建设,是实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必经阶段及重要抓手。为高水平高质量建成第六代小商品市场,建议:要全面深入调研小商品批发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只有了解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才能做恰当的应对。要对第六代小商品市场做出高水平的科学规划,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引领第六代小商品市场建设。要建设制定评价“第六代市场”内驱动力的参考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市场发展内驱动力,以全面评估、科学引导和规范第六代市场建设。
黄芳委员:2020年9月21日,义乌正式加入自贸区“朋友圈”。这对于义乌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收益和风险共生。建议创新改革措施,建设浙江自贸区的义乌担当。要争取国家政策,试行适度灵活的外汇管理措施,实现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要改革税收制度,对于在义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型人才,给予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减税、降税等优惠措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企业来义。要加强大数据建设,健全义乌“人流、资金流、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的大数据社会管理智能监控系统,打造智慧的自贸区。
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吴亦委员:经调查发现,我市仍存在部分村办医条件较差、队伍整体技术力量欠缺、服务站运行情况参差不齐等问题。为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议:优化规划布局,调整医疗机构空间结构;加大硬件投入,加强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鼓励督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意识;及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编制(岗位)数核定标准;定向培养一批社区医生充实到基层一线,偏远地区可给予一定的乡村补助,使基层公共卫生得到良性发展。
冯文军委员: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支撑、机构养老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建议完善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居家养老中心老年保健等服务功能,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培育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智慧养老”体系,打造一站式居家服务,实现智能化管理、便捷式服务。此外,要增加基础性保障的受惠人群,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养老。
陈黎明委员:随着我市农村飞速发展,目前的乡村治理模式已基本满足新农村快速发展的需求。对此,我建议,加快乡村“智”理改革,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工具推动乡村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内容等治理要素数字化的进程。如“智慧钉办”乡村智理系统,从根本上填补了村民参与治理程度低、村监会监督手段单一等管理漏洞。恳请市里牵头相关职能部门收集各镇街使用过程中反馈回来的建议,进行讨论研究,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村级权力运行规则和流程清单,并在数据技术层面给予支持。
方惠兰委员: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还有待提高,垃圾回收形式大于内容,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也不够。我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府职能,对污染程度大的有毒垃圾、电子垃圾等,环保部门应设点便于居民回收;发挥社区功能,通过上门沟通、分发宣传册、提供分类垃圾桶等,从而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奖惩及收费制度,制定科学的计收办法并开征垃圾处理费;从观念到具体内容,多角度全方位落实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工作。
何中联委员:近几年,我市红十字会长期组织开展救护知识的相关培训,但由于缺乏上层主导,并非所有学校都参与了相关培训。我建议,应在全市中小学校率先开展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多渠道强化普及急救知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在全市各个学校、家长群全面普及急救知识,进一步增强全民自救意识;积极制定全市中小学普及急救知识的相关方案,并将急救知识培训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内容;加大对急救知识培训的投入,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教学培训经费。
王颖委员:近年来,义乌以“国企+精品线”乡村建设新模式为抓手,大力推进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目前十条精品线已初具规模,串联起全域农村,并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但精品线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仍不完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市民及游客的基本需求。我建议:配齐配全游客导览标识,让游客无论在热门区域还是非热门区域都能及时掌握周边信息,合理规划行程;配置足量的公厕、遮阳避雨设施、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施,营造舒适和谐的景区环境;在各条精品线打造多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娱乐休闲区,吸引更多游客。
朱淑才委员:2020年底,我市所有村社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村社干部任期由3年改为5年,书记主任“一肩挑”。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村级组织自身涉及各类矛盾纠纷仍然多发,许多村社内部群众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解决,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议加强村级组织学习培训,提高村社干部政治能力、群众工作水平和法治素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消除和化解存量涉村社矛盾、民间纠纷和信访事项;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对村级组织的工作指导、监管考核和责任追究。
楼青委员:近年来,全国医疗资源供需严重失衡,医疗资源少、重复检查、排队时间长、就诊体验差等“看病难、看病烦”,是患者看病就医时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市同样面临类似困境。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深入,建设智慧医院或许是缓解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的有效途径。建设智慧医院要以需求为导向,将智慧医院建设贯穿院前、院中、院后服务全流程,如在线挂号、视频问诊、送药到家、应急医疗救援远程视频指导等,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利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医疗满意度和获得感。